周五,北京初春的天气依然寒冷,并且遭遇了今年的首场沙尘暴天气,遮天蔽日、街道昏黄一片;在狂风里骑行,沙尘打在脸上生痛。而一夜过去,仿佛另一个世界;碧空如洗、耀眼的北京蓝。二天的时间,在北京会议中心参加了混沌大学五周年的大课,受益匪浅。2000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馄炖”学员、八位最受欢迎的老师返场大课,第一次感受到了“混大”同学们的热情和线下课堂的魅力。总体感觉这次大课体现了混沌“好老师、好课程”的整体特色,质量非常高、信息量很大,以创新为核心,既贴近市场前沿,又兼具理论高度。在去北京的路上听完了李善友老师的第一性原理,结合这两天的课,体会更加深刻。我大概把混沌大学的创新课程体系总结为一个公式,即:创新=(第一性原理+多元思维模型)*刻意练习=非连续性+第二曲线。下面重点围绕这次几位大咖的课谈一下我的心得:
周其仁教授的《创新是一连串事件》。这堂课印象最为深刻,而且应该是大家共同的体会,反响最为强烈。北大资深教授,多年被评为北大最受欢迎的教授,年近七十的周其仁先生以睿智、博学、深入浅出细致入微的阐述,把枯燥的经济学原理和重大历史人文事件、科技创新发展结合在一起,内容极为丰富;通过对创新过程中的几组事件的深度部析,从宏观大历史层面对“李约瑟之迷”做出了另人折服的解释,对以指南针到钟表、原子弹、互联网、gps等创新这一连串事件里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交织前行的深度分析,让我们看到了从创意的产生到商业化再到混战一场直至形成新秩序的整个过程,让我们体会到了“创新”背后是个复杂系统。按照第一性原理,周教授提练出了创新者(企业家特质)必备的要素:1、好奇、敢想、善问、细查(哲科思维);不断从已知伸向未知(知识);2、恒毅力grift;3、基于对话、碰撞激发;3、氛围和群;4、把问题导向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真得很可惜,教授的许多内容没有展开来细说,特别是创意商业化过程中除了有强烈的成事动机以外,如何形成创新型企业家的“特质”?什么是成功的商业化以及如何通过持续创新打开第二曲线?最大的收获在于他所提练的几个要素,也是我们平时怠于思考和践行的,更是我们要刻意练习的。此外,周教授展示出来深厚的人文素养、历史哲学功底以及课堂上现场的把控力和分寸,颇具民国大师风范,令人尊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