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自身感悟出发,主要讨论群体决策是如何形成的,还有意见领袖的人群构成等问题。
本人,本科在读,寄宿于学校宿舍,六人间,;大班教学,101位同班同学;亲密朋友两三个,时常一块吃饭学习。自己每天交错处在这三种不同的群体中,经常在行为决策过程中收到群体的影响和制约,感到诸多事情不是个人决定就ok的,进而产生了相关恐慌。
群体对个人的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宿舍和密友的影响更大,小到吃饭作息,大到择偶从业等等都有影响。就以作息举例吧,从大一到大三,作息时间一再后退,从十点半到十一点半,十二点,自己的态度也从抗拒到妥协,接受。宿舍之前有俩人入睡很晚,每晚一二点入睡是常态,其他人包括自己很早就睡了,不会超过十一点半,早上自然能早起,后来彼此熟络后话自然多了,“卧谈会”也越聊越晚,加上大学学业压力不大,早上早起动力不足,更加助推6人作息集体更改,那你说别参与“卧谈会”不就得了,一个人早点睡觉就好了,没那么简单,不关灯加上耳边语,你能淡定的睡着?那你说把灯关了让他们小声说话不就好了,这样他们又不乐意了,当然如果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都有早睡早起习惯,那就容易早睡了。说这么多,核心观点是:个体难以对抗群体,但当反抗的民意占主流时,便有很大把握去改变群体行为。
那么这种主流民意如何形成的呢?你可能会说当然那种观点占多数,获得更多支持的观点代表主流民意,确实,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那么这些观点是谁提出来的,又是如何获得支持的呢?这就引出一概念叫“意见领袖”,意见领袖会率先提出观点并设法获得民众支持,什么人会是意见领袖,是那些手握权力、金钱及拥有专业知识的权威人群,是那些品德出众、乐于助人、让人信任的人士,是那些思维敏捷、独立思考、勇于表达个人观点的人们。具体到我们班级便是班委、学霸和科技华、金融吴等专业人才,以及在课堂、班级群、课外活动方面的活跃人士。他们首先相互沟通、统一意见,然后辐射到自己的关系圈,进而再争取那些摇摆人,最后的最后沉默的大多数便会从众做出选择,这样主流民意便形成。
总结说来,个人很难抵抗群体的力量,但也有可能性,那便是成为群体中的意见领袖,提出代表主流民意的观点,汇聚力量来改变之前的群体行为。
坚持写作第二天,没有借口,fighti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