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众号:聿人书评。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俺滴文章。)
聿人第一次知道《堂吉诃德》是因为听说这本书是杨绛先生翻译的,不过这次听读的却是唐民权先生的译本。虽然他不及杨绛先生闻名于世,但聿人觉得他的文字通俗易懂,幽默诙谐,还是值得推荐的。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一部反骑士长篇小说,全书分1605年和1615年两部分完成,作者写完第一部分搁笔十年后再续是因为太多版本的续集让他大为恼火,为了防止他人再续,他还特意在小说的最后让主角堂吉诃德溘然长逝了。
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唐吉诃德)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区的守护者),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作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虽四处碰壁但他初心不改愈战愈勇,直到被另一个骑士(其实是他朋友假装的)打败……作者的本意是嘲讽骑士文学对世人的毒害,但聿人却读到的是一个人对理想主义的狂热追求和痴迷沉沦。
堂吉诃德人本善良,他希望自己能打抱不平、锄强扶弱、扶危济困,所以他解救棍棒之下的牧童,打开囚徒手上的锁链;促成有情人终成眷属…….堂吉诃德的理想就是创建一个没有欺骗没有压迫,有情有爱的自由世界。在桑丘出任海岛总督前他苦口婆心地告诫桑丘要秉公执法-----“穷人的眼泪固然值得同情,可也不能忽略富人的申诉。”“执法如山固然可嘉,可与人为善更易扬名。宁因恻隐之心低垂权杖,也不为金钱财货贪赃枉法。”如此可见堂吉诃德是一个胸有正义和仁爱的人。他为了自己心中的正义愿意顶着烈日,冒着狂风去奔走;为了自己幻想的信念愿意散尽钱财,风餐露宿去修炼。
如此一个好人那为什么在行侠仗义的时候屡屡碰壁处处受伤呢?这源于他的不合时宜和走火入魔。在医院有一种患者“角色强化”后会不愿意出院去做健康人,堂吉诃德正是把自己的骑士身份彻底强化甚至神话了-------读者应该相信他眼里看到的羊群真的就是敌人,风车真的就是巨人,也应该相信他在蒙特西诺斯洞穴确实是在幻觉中的所见所闻……如果你读懂了他的真,你就会懂得他的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