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是谁?我是你

你是谁?我是你

作者: 落扬虚虚 | 来源:发表于2017-11-06 21:57 被阅读52次
    你是谁?我是你

    作者是戴维·L·华生,美国心理学协会会员,他所著有的教材《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学习技能》等都深受学生好评。罗兰德·G·夏普,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和作家。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教育和心理学专业担任名誉教授,同时也是夏威夷大学心理学名誉教授。他侧重研究的领域包括:人的发展、心理治疗、社会心理学、教育、文化等。   


    下面具有指导意义:

    自我矫正的过程

    计划-监督-评估。

    1,选定一个目标,把需要改变的行为具体化。(目标计划)

    2,观察目标行为。记录这些行为的频率。尽量找出刺激你做出这些行为的前提和这些行为的后果。

    3,制定改变计划。逐渐用期望行为来取代原来的不良行为,并因为期望行为而奖励自己。

    4,当更了解自己时,重新调整计划。不断的练习和分析来完善自己的改变计划。

    5.记录整个步骤,这样才能知道自己改变了多少。

    可用具体的行为来尝试这样的改变,比如暴饮暴食,比如回笼觉,以及拖延症。一项项来。

    自我改变的首要任务:利用前提的力量实现目标

    发现前提的三个困难:

    一、是否进行了完整而精确的记录?做记录会迫使你将注意力集中到问题情境中来,那是一些已经变得无意识化、我不喜欢注意及记住的问题情境。

    二、没有及时开始对事件链的分析。对事件链开始的记录不够早。不要等到事情明显且公开时才开始记录。

    三、对自我陈述的鉴别产生困难。

    自我陈述包括:

    1、自我指令

    2、信念(我必须,环境必须,他人必须是常见的三类破坏性信念)改变适应性不良信念的一个方法是“最好朋友法”当我对自己挑剔苛责时,立刻假设处于相同状况中的人不是我,而是我最好的朋友);另一种方法是列出自己的积极品质每天朗读两遍,持续几周。

    3、期望(是信念的另一种形式)

    4、解释(对事件的解释)

    如何利用前提实现目标的两大策略

    一、改进原有前提

    1、回避前提

    2、限制前提控制

    3、对前提的重新理解(当前提无法回避时,比如无法拒绝的聚会,必须联系的人)一是改变对前提理解的方式,二是只对情景的特定部分而不对其他部分作考虑(比如想联系某人时只想联系她会有什么恶果而不去想好处)

    4、改变事件链(当无法回避前提时)。改变引发不良行为的事件链,许多行为都是一个相当长的事件链的结果,在事件链的前端及薄弱环节打破它,具体策略包括:

    第一、嵌入停顿(比如在每顿饭中间停顿几分钟,在此期间可以更加精确的了解自己的身体。这个我有体会,吃完好吃的东西的瞬间似乎有种强大的冲动让我恨不得立刻再去吃点高热量食物,但只要停顿5分钟,这种吃的欲望就减弱了)

    第二、停顿下来做记录。比如你开始感到惊慌时就要开始做记录,并停下来对惊慌的程度进行评定。这就给你提供了时间去意识到你的反应有可能与实际发生的事件并不相称。

    第三、打断事件链(一般发生在搜集基线数据阶段,所以前期记录很重要,能发现问题所在 195-196页实例),具体策略有一个:在事件链中插入一个新的令人愉快的事件,比如每次和有些人接触总让产生自己没有价值的消极想法进而感觉抑郁,那就在每次合作之后做一件令自己感觉开心的事。(这种事不需要很复杂,很小很简单都可以,小而简单的事都会对自我产生积极影响的)

    二、安排新的前提

    1、消除消极的自我陈述。重要的是注意到自己的消极话语,并把它改变成有价值的自我指令。

    2、开始积极地自我指令。讲关于你自己的真实的(荒谬的陈述并没有什么用处,比如我是全世界最美的人)、积极的陈述写在一张单子上,无论是在情绪平静时还是有压力时都使用这种陈述,可以制作随身携带的小卡片。干脆的写出来或者说出来,把这些带入到意识之中。

    3、思维替代。主动压抑消极思维可能让情况变得更糟,用想法思维替代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方式。如果你在想“我会把这件事弄糟”,就将这种思维替代为“我会成功,并向自己发出如何妥当完成这件事的指令。

    4、建立新的物理环境及社交环境(刺激) 。寻求适合做这件事的环境,寻求榜样的力量,与经常成功完成这件事的人结伴做这件事等等。获得成功后可以将行为扩散到更为困难的情形中。

    5、刺激泛化(首先实现在一种情形中完成某事,然后逐渐扩大到类似情景中完成此事,逐渐扩大行为完成的范围,比如现在两三人面前演讲,逐渐扩大到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等等)

    6、对于社会环境的预先安排。(请求别人帮助,制定任务进度表等等)


    很多人都把自己的某些行为归结为不可动摇的个人品质,这是一种错误的自我认知。人的行为其实是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大家都忽略了不同的情境对自己行为的影响。


    最后要告诉大家:单独的惩罚不会培养新的行为,仅仅依靠惩罚的计划大多都不会起作用。

    你是谁?我是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是谁?我是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sr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