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家婆已在准备早餐,连着三天的葱花蛋、炒生菜,配白粥。菜式没有改变。
大娃因为要早到学校,七点钟便坐在餐桌边吃起早餐。
我和大娃说,你如果对早餐菜式有什么想法,可以和奶奶提。
大娃说,已经很丰富了。
大娃是一个对物质要求不高的人,或者她此时脑海里只是要早上到学校,而忽视了早餐的菜式。
和大娃说的话,我是想让大娃做一个“多心”人。
像二娃,她会提要求,会变着花样来弄菜式,同样的食材,也可以有多种烹饪方法。比如,最常见的土豆,可以弄的菜式:炸薯条、酸甜土豆丝、醋溜土豆条、土豆块焖鸡块,二娃甚至想出“番茄炒土豆”的主意,还深受几娃的青睐,抢着吃。
我们在生活或工作中,不是学生,要跳出考试思维,改为合作思维。看到不一样,才有可能不一样。
多问几个为什么,了解对方的意图,站在对方角度和立场去考虑,更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或中肯的看法。
当我端着一碗白米粥,夹起一块葱花蛋时,脑海里的念头是:这一盘用掉的可能是三个鸡蛋,要是水煮蛋,那满足配菜需要那至少要五个。还有就是,冰箱里买的葱花有些多,不及时用着做菜可能就要坏了。这是家婆勤俭持家的真实写照。
当然也可以用水煮蛋或是煮水蛋,而葱花蛋是容易弄的,对家婆来讲,是小菜一碟,水道渠成的事。
做个“多心"人,多问为什么,看到不一样,才有可能不一样。
昨晚二娃三娃的作业是傍晚六点半完成的。符合我的预想。
如何做到呢?
第一,多与老师沟通,及时肯定老师在鼓励小孩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娃上了大班,这学期是有进步的。我在与老师积极沟通中,找到了愉悦的感觉,也顺利纠正了三娃生活上一些不良行为。比如,不穿小内内。记得三娃在小班和中班只穿过两次小内内,后面就打死也不肯穿的那种。长大了不穿小内内可不好,怎么破呢?
首先,我先问三娃原因,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不给他贴”不爱穿小内内”的标签,当他表达不出来时,我试图将他的想法说出来,比如,小内内太紧身不舒服,比如在幼儿园尿急来不及导致弄湿裤子,比如弄湿小小内会被同学或其他人笑话,等等,当我说出来时,三娃害羞地点了点头。接着,我和主班老师沟通,询问小男生穿小内内的普遍情况,请老师在合适时机和三娃说要穿小内内,并留意他穿小内内后上洗手间的情况,让他内心不再害怕尿湿的场面。大概一周时间,不穿小内内的阶段顺利过渡。
第二,让小孩有成就感,把作业当成游戏那样产生愉快感。
三娃还不怎么会写字,但喜欢围棋,我便与他将作业“写数字”当成下围棋来完成,他写一个我写一个,让他不要写太快。结果写的字越来越好。大概三次这样的练习后,便基本上能独力写出字来了。
另外,让上一年级的二娃来做小老师,教大班的三娃。一方面,满足了二娃当小老师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二娃自己的作业写得又快又好。
第三,一次只专注改进一个习惯或改正一个毛病。
孩子是本自具足的,父母眼里要多观察孩子的优点。养成好习惯,不必求多,一次只养成一个好习惯就很了不起了。比如一个月养成一个好习惯,一年下来,就有十二个好习惯了。像朗读十分钟、阅读30分钟、运动10分钟、整理好书包玩具、吃饭不掉饭粒速度快……,一个一个养成习惯,将受益终生。
感恩爱思考的我,感恩生活带给我的馈赠,我越来越喜欢此时爱思考爱读书的我。
调整好状态,重新整装出发,做个“多心”人,“行动”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