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中的苦也许没有想象的那么真实,取决于你决定如何看待她。
2.什么是陪伴
当身边的人进入隔离时,根本不知道怎么办,陪伴需要力量,需要智慧,首先需要学会如何陪伴自己。
阶段1抗拒,否认一切,懊恼,愤怒,抗争 匮乏无力
为什么这件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
疾病是一个特别神奇的存在。
我们对身边的人又依赖又嫌弃把愤怒推在亲人身上。
当感受到症状时,大部分人关注到的是把症状弄消失,很少有人关注这个症状提醒我们什么?
需要去看到,底层背后更重要的东西。
当学生准备好了,老师就会出现。
有些人知道上了支架,才注意到自己忽略身体太久。
但有些人生病之后,小我变的更加强大了。
每次都用我有什么办法呢? 这只能证明她还没有准备好,没有准备好去改变。
如何真正看明白症状意味着什么?
抗拒会成为习惯? 为什么是我? 如果 。。。。要是。。。就好了,
成长之后,抗拒会变得更加的隐蔽。 。。。。。。 ,但是。。。。。
信任是看明白一切之后,还能选择信任。
看破 是被吓倒的绝望。 而我们需要重归生命的热情。
我们不能接纳的核心是,所有的疾病最后都会有无力感。
疾病带来的感觉,我好没有,好没有价值,好糟糕 。
周梵开课前脸上起小红疹子,她开始也是抗拒,在开课前一天脸上的红疹已经达到高峰了。
她去觉察了一下自己在抗拒什么:她认为导师的功能,讲课,形象,标准信息,干净,可不可以爱不好看的自己,清爽,不能太难看,这些看似很合理,但底层还是对抗事实和现状。
花些时间和内在的自己对话,
担心 功能性的形象破坏 ,但是好处是被迫的活在当下。
我们好的时候,都会无意识的活在期待里。
抗拒:蔓延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病人家属 第一反应 悲伤,难过, 第二反应 愤怒,为什么把自己搞病,怎么可以对病人生气,这样太没有爱了。
抗拒能量=攻击性能量
向外攻击------破坏关系
向内攻击------破坏身体
情绪 压抑 会囤积,不会流动,不会有功能障碍,但是身体会有反应,当紧张时,绷的时间久,身体会发酸。
很多人身体习惯性的紧绷,觉察一下自己当下身体是不是有紧绷。
我们走路的姿态,说话无意识的状态,紧张,压力无意识带来紧张感。
对于现代人来讲,回想的能力不断的在头脑里回放,这个场景,感受不会因为事情完结而结束,虽然事情结束,但是那个感受一直在头脑中不断的回放。
当在一个情绪里反复出现时就会紧张。
发霉的情绪会不断的积累 给别人一遍遍的重复那个故事, 自己也会在头脑里一遍遍的刷那个故事。
自我反省,是没有攻击性的能量的。
自我觉察
自我反省
自我攻击:我的错。如果每次自我反省都有攻击性的能量,那就不是真正的反省。每次都是用刀子插自己,所有有些人死都不会认错,因为她每次认错都是拿刀子插自己。攻击自己。
我们会不会又完美又很好,同时也会犯错这些是可以共存的。而不是一犯错,我们就不好了。
信息----思维----器质性问题
想法驻扎在这里不走了,同一个念头会衍生出很多很多的念头,信息团聚集多了,就会发生功能性的转变。(比如,原来倒头就睡到现在睡不着了)
功能性障碍:没有器质性问题,但是对生活有干扰,很多人,会以年龄大了为由合理化这些问题。
急性身体疾病:比如胃溃疡,打针吃药。但是依然没有理会疾病背后要给你的讯息。
定位:慢性疾病,药物,医院,治疗,依然不理会疾病底层的核心
现代医疗以消除病症为目标。
发烧的过程对于提升孩子的抵抗能力是有作用的,很多父母不接受这个病症给吃退烧药,外部每干预一次自愈力都会下降一次。
小孩子生病到恢复其实相当于能量跃迁的一个过程,孩子有自我修复的能力。需要降低药量,用爱去陪伴,不要用你是一个体质弱,容易生病的人来暗示,强调。
家长有时候用生病来变成控制孩子的筹码。
作为父母要有边界,不用犯错,惩罚孩子。
显现 :我们需要对痛苦的耐受力低一点,敏感一点,不要等到一个重大疾病发生再去关注自己的身体,情绪。
说“但是”的人,她只是想要留在原地。她还没有做好准备改变。
对生命的幸福感的标准高一点,真的可以更好。对自己的幸福要有更大的野心,需要勇气面临无力感。
情绪能量等级图
把更多的时间留在一个高能量的状态,无论看起来医生说病有多严重,医生的话不是完全正确的。
概率跟自己么有关系,你就是你生命的100%。学会过程中树立自己的信心。
放松的面对生命的问题生活。
每一个阶段都很宝贵,陪伴孩子。
在无常面前,人人平等。
下午MONA老师
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疾病,而是这个人,为这个人做些什么事情。
疾病不是一天形成的,每个很都害怕疾病,抗拒疾病,无法接受疾病,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了解她。
疾病发展的六个阶段
1聚集 ,一种气,不顺的气聚集在身体里,
2转变,身体越脆弱的地方,这股气就会往那里跑
3.扩散 收的很紧的地方,
4.慢性病刚开始是一种气---慢慢液化--=-固话---肿瘤--结实
物质 从无---有
改变疾病的核心:让这股能量流动 ,这股能量循坏的过程是可逆的。
5.显现:不得不看,吃药
6破坏
疾病是一股聚集不流动的负面能量,从负面能量里,找到资源转化她。
思想,情绪,人都是一股能量。
孩子玩手机是因为感到深深的孤独感,孩子要的是陪伴,是很深的链接,看着她陪着她,她就满足了。
能量对人的影响:能量是可被测量的, 能量可以被看见被觉察到
如何感知能量? 练习:情绪的表达直接显现在身体上,
能量出去多少就会反弹多少。所以每次我们把情绪丢出去,都会反弹到自己身上的。
呼吸模式体验 1分钟 正常的呼吸频率是8-15次, 肿瘤患者是一分钟20次,抑郁症是一分钟30次。 每个情绪在呼吸里都有体验。
肺部问题:缺失重要的东西。
在情绪里待一会,停留一下,不要着急出来。 即使是痛苦的情绪,也要让他去体验。而不是中断她体验痛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