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加入简书,日更12天后,断更。断更的原因,不是没有东西可写,而是发了一篇文章自认为没有问题却被锁文了,心中有怨气,想换一个平台。
3月4日,重新在简书日更,刚刚获得20日的日更徽章,平均每天1000字,后续还会继续日更。
这一个月,觉察自己内心对简书和写作的变化,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兴奋期,怀着一腔热血,我就姗姗而来,一冲动还报了一个简书的写作课,交费的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离作家只有一步之遥了。
结果证明都是我的妄想,写作课社群里的同学很多人半小时就能写出1000字的脑洞文章,我在里面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学生在腾讯会议中不小心点进了大学生的教室,有点尴尬。我的水平是一天写500字的水平,自己心里清楚得很。
第二阶段:痛定思痛期。我问自己是在为什么而战?是金钱?还是梦想?是情怀?答案是梦想。
在这几天里,我在简书里看大家的文章,看到了很多简书合伙人的广而告之,也看到略微取得一些成绩的欢欣雀跃,也更多是写作上的失落彷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在简书里看到了众生相,众生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奔跑。
然后,我去看了简书最牛的人都曾经在简书干了些什么。他们曾经在这里激昂文字,如今文字还在,人已经带着众人的掌声和艳羡远去。
我看了简书一哥彭小六,剽悍一只猫,无戒,良大等等这些大咖,企图在他们身上找到成功的蛛丝马迹,企图在自己身上找到成功的特质,结果我找到了一样东西:重复行动。
第三阶段:埋头写作期。不看阅读量,不看点赞数,只看日更天数,我对自己刻意练习。
在第二阶段,我观察到很多写了30万字的书友,水平没有提高。如果时间过去了,只留下埋怨,那么这段时光是荒废的,甚至比荒废更可怕。
因此,我根据自己的情况(写作水平和阅读技巧停留在初中毕业)制定了阅读计划。
从《如何阅读一本书》开始,把自己当作一个小学生,当作一张白纸,从头开始学习,一切从零开始。
这本有八十年出版历史,被无数学习和推荐的阅读指导书,刷新我的认知,打开我的眼界,解决很多阅读上的困惑。
我的三年规划:用一年的时间读书和学习写作,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确定写作方向,把缺的课程补上。阅读不同领域的书来提高认知,比如艺术、政治、法律、科学、数学、哲学等。从四月开始,每月一个领域略读5本以上,每周精读一本,做读书笔记。再用一年的时间打造自己的作品和影响力,第三年成为专栏作家和阅读专家。
电影《让子弹飞》有句台词:不说出去,事就办不成。
今天,我把话说出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