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
换得东家种树书——英雄悲歌

换得东家种树书——英雄悲歌

作者: 明朗说 | 来源:发表于2018-12-25 07:15 被阅读13次

鹧鸪天 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䩮,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这首词作于1200年左右,有一段序: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此时的辛弃疾已经六十岁,听到有人热情高涨地谈论着功名的事,回忆起少年时候的经历有感而发,做了这首词。说是“戏作”,实际上却是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韂:chān,战袍。想当年我青春少壮,率领着千军万马,旌旗飘扬、战袍斑斓突破敌人封锁渡过大江。辛弃疾二十三岁加入了耿京的起义军,并于千军万马中生擒了杀害耿京的叛将张安国,而后率部投奔了南宋朝廷。

“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燕兵:春秋时期燕国和赵国在北方,燕赵之地就是北方,燕兵就是北方的士兵,这里指金国的军队。娖:chuò,同“捉”。胡䩮:箭囊,士兵枕着它可以监听远处的人马声响。金仆姑:箭矢的名称。

金国的士兵晚上睡觉时枕着银胡䩮,汉军清晨的时候万箭齐发,军威浩荡。敌人睡觉时要枕着箭囊监听军情,我方万箭齐发,这两句分写敌我双方面突出我军军力强盛斗志昂扬。

少年时金戈铁马的日子是辛弃疾一直无法忘怀,那个时候真好啊。年轻的他跨着骏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旌旗下盔明甲亮,晨光中万箭齐发,杀得敌人胆战心惊,不得不“银胡䩮”。上片是对少年时戎马生涯的回忆,也是深深地缅怀那一段壮怀激烈的豪情意气。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追忆往事,感叹今朝,春风染不黑那雪白的胡须了。

春风能染绿江南岸,春风能化得开白雪坚冰,春风能吹得桃李花开。然而,春风却无法染黑已经雪白的须发,无法唤回逝去的时光,那段日子一去不返了。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万字平戎策:辛弃疾曾向朝廷献上《美芹十论》、《九议》等政论,虽切中时弊却不受重视不被采纳。东家:邻居。只好把那万余字的军国政论,去邻居那里换成种树的书。

辛弃疾不仅是一个词人,也不仅是一个武夫,他对当时的军政时局都有着深刻的认识,他的《美芹十论》、《九议》等政论在政治、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然而主持朝政的人昏庸无能,他们无心也无力整顿时局,更别提恢复国土统一分裂了。辛弃疾的真知灼见无人采纳,他的文才武略无用重用,只能赋闲在家养花种树了。

这首词上片回忆过去壮烈激昂,下片描写现状哀伤悲凉,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不禁让人对苍老的英雄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深深的悲叹。陆游有一句诗用在辛弃疾的身上也许是再恰当也不过了: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相关文章

  • 换得东家种树书——英雄悲歌

    鹧鸪天 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 一日一书

    追往事,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 平安夜与德林、军二君吟和

    蔡德林君: 追往事,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无影树: 秋冬里,树叶枯, 天...

  •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Scent of a woman》

  • 英雄悲歌

    寒光一亮,锵的一声响, 霸王的尸首, 被虞姬死前满足的眼神, 被赤泉侯的辟易数里, 被数万秦兵的溅血所淬亮。 才气...

  • 英雄悲歌

    西风黄叶,哀戚鸣孤雁。灵竹寺外叶满霜。吟魂远,幽夜从此绵长,身未寒,追忆南轩长叹。忆书生意气,只影孤肩,敢挽狂澜渡...

  • 忆秦娥·国耻日,永铭记

    永铭记。松花江上悲歌起。 悲歌起。山河破碎,逃亡流徙。 抗联将士大旗立,白山黑水英雄气。 英雄气。血袍汗马,威震天...

  • 【原创】英雄悲歌

    整个三国时期,上演的是一曲曲,个人和时代共同奏响的英雄悲歌。 很长一段历史内,中国没有有效良性的选拔人才的通道。东...

  • 英雄没有悲歌

    到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电视剧一定是《火蓝刀锋》,虽然里面的演员的颜值并不是很惊艳。但是,他们却深得我心...

  • 英雄式悲歌

    云雾淡化远处青山的轮廓,湖面的游舟载着红色的倩影,成了淡绿色画调里唯一的亮色。 时过经年,一段江湖逸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换得东家种树书——英雄悲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cm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