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谁”的问题,历来争议颇多。绝大多数的研究者认为“曹雪芹”是江南织造曹寅的后代。也有人觉得作者应该是明末的“朱三太子朱慈炤”。我个人也比较赞同这个说法。
前段时间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到的一份材料,更是让我找不到眼镜。这份材料解密《红楼梦》的作者,居然是大清的乾隆皇帝及他手下的一帮子文人。原本我是很不愿意相信的,但细看其内容,让我直觉这种说法及考据的材料,内容和方式,还是比较靠谱的。
《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谁,这恐怕是一个旷世之谜。就算是所谓的“红学家”及其观点,在我看来,也不过只是“一家之言”。细读原著并由此而分析一些所谓的“红学家”的论述,发现良莠不齐。其中有些言论,着实经不起推敲。而我以为,不管是哪一种说法,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或者有相关的佐证材料,我们都应该给它提供一个“让它自我解析”的机会,让其表述自己的理由和观点。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因为真相,往往“越辨越明”。
作为对未知的文学、艺术类疑难问题的探讨,对于类似的不同的言论和不同的观点,看看学学想想再发表一步能自圆其说的文字,又何妨?
文学史上最大的乌龙,就是把《红楼梦》的作者认定为“江宁织造”曹寅的后代曹霑曹雪芹。认真阅读网上各类关于“曹雪芹”的资料,就会发现两个非常明显的可笑之处。
第一个可笑之处,曹雪芹到底是曹寅的儿子,还是曹寅的孙子。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认为曹雪芹是曹寅的儿子。他说:“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书,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但在现代红学家的论述中,曹雪芹又变成了曹寅的孙子。因为在《清史》的记录中,曹寅唯一的儿子名叫曹颙,在1714年已经去世。于是现代红学家们根据各种推理,又推演出一个曹寅的“孙子”,名唤“曹雪芹”。但问题是,在《清史》中又明确记录着曹寅的继子曹頫的贪F案,在“乾隆元年”了结后,曹頫一家彻底消失,没有任何的文字记载。
第二个可笑之处,就是“曹雪芹的去世时间”,居然来自《红楼梦》里的一条脂批。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未泪尽而逝。
脂批的落款是“甲午八月泪笔”。
我们逐字逐句来理解这条脂批:“壬午除夕”,即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红楼梦》有很多回目的序号都与真实年份暗合。比如第13回秦可卿去世,隐写的是“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去世”。第15回王熙凤弄权铁槛寺,隐写的是“乾隆十五年继后那拉氏正式册封为第二任皇后”的事。第17回“大观园”落成,隐写的是“乾隆十七年裕陵正式落成”。所以,“乾隆二十七年”也一样,对照的是第27回。
再来看“书未成”三字,在《红楼梦》中曾不止一次出现。在第22回的“回后批”中也出现了。(原文:【庚回批】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叟)这应该可以算是曹雪芹去世的准确时间,在“丁亥夏”之前,第22回创作了一半。“丁亥夏”即乾隆三十二年的夏天。这是乾隆的第五个儿子荣亲王永琪的周年祭日。乾隆写下这条指批,作为儿子早逝的印记。“叹叹”两字包含了无限的悲痛和惆怅。
这个脂批中的关键句是“芹未泪尽而逝”,承接的是“壬午除夕”这个时间节点,而对照的却是第27回中的内容。而第27回是《飞燕泣残红》,也就是林黛玉哭成“葬花吟”之后泪尽而亡。这是“甲戌本石头记”的结局,也是一开篇作者埋下的“绛珠环泪”的伏笔。所以,“芹未泪尽而逝”的真实含义应该是,“曹雪芹在乾隆二十七年的除夕,就已经写下了林黛玉泪尽而逝这个结局”。与“甲戌本”被发现时只有第1至8回、第13至16回、第25至28回,共计16回的内容完全吻合。与“批阅十载,十年辛苦不寻常”也完全吻合。
从乾隆十七年十月,乾隆下旨编纂《红楼梦》,到乾隆二十七年除夕,永琪写下“林黛玉泪尽而亡”这个结局,刚好十年时间。
再看“甲午八月泪笔”。所谓的“甲午年”即乾隆甲午年,也即乾隆三十九年。八月份是乾隆的生日。所以,所谓的“甲午八月泪笔”就是在乾隆三十九年八月,乾隆含泪写下了这条脂批。这条脂批对应的时间,是乾隆三十八年冬至。这一天,乾隆皇帝秘密写下了传位诏书,册立十五皇子永琰为储君,并将诏书藏在“正大光明”牌匾后。乾隆三十九年八月,是乾隆完成这件人生大事后的第一个生日。他在自己的生日之际,回忆富察皇后和死去的儿子们,依然还在遗憾永琪早逝,错失了皇位。在这样的情绪下写出的文字,可不可以成为泪笔?
可见,“壬午除夕”这个时间节点,既不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后代曹霑曹雪芹的去世时间,也不是《红楼梦》的真实作者爱新觉罗·永琪的去世时间,而是永琪写下“林黛玉泪尽而亡”的时间。
其实,关于《红楼梦》的作者身份,批书人在脂批中已经再三进行了强调。
【戚回后】将可卿之病将死作幻情一劫,又将贾瑞之遇唐突作幻情一变。下回同归幻境,真风马牛不相及之谈……默思作者其人之心,其人之形,其人之神,必宋玉、子建一般心情,一流人物。
由此可知,《红楼梦》的作者,必定如宋玉、子建一流的人物。这里的“子建”即“才高八斗的曹子建,曹植”,他是“陈王”。而宋玉也是王孙。这实际上强调了《红楼梦》的作者必是一位皇子,他的真实身份是王爷。
我们再来看一条脂批:
【蒙戚回后】袭人、湘云、黛玉、宝钗等之爱之哭,各具一心,各具一见,而宝玉、黛玉之痴情、痴性,行文如绘,真是现身说法,岂三家村老学究之可能梦见者?不禁炷香再拜。
这条脂批则更加露骨,直接告诉你,“岂三家村老学究之可能梦见者?”这里的“三家村”指的是荒郊野村,它针对的就是敦诚的那首《寄怀曹雪芹》的诗:
“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扬州旧梦久以绝,且著临邛犊鼻裈。爱君诗笔有才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接罗倒着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感时思君不相见,蓟门落日松亭樽。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而敦诚的这首诗,就是大学者胡适考证“《红楼梦》作者是江宁织造曹寅后代曹雪芹”的唯一依据。
其实,所有的答案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书里,胡适的考证,还能相信吗?“红学家”的各类“研究成果”,是不是也值得推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