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前,认识一网络朋友,七业子。
山东人,做签名书收藏生意,间接做些互联网项目。
做实体的和做互联网的这两个群体很有意思,互相看不上,他觉得他搞得是啥玩意啊,他觉得他赚钱太辛苦。
所以这几年我对网络上的朋友只会远远观望,不会发生进一步的关系。
今年年初的时候,七业子来南京签书,因为南京作家很多,历史古城就有这个好处,有底蕴、有文化、有内涵,作家众多。
在我得知七业子要过来时,联系了下,负责接待工作。
因为通过这几年的观察,我发现这兄弟还挺实在,做事也不错,签名书也做了不少年头了,那就试着处处看?
见面一聊还不错,的确是个实在人,那我就得做好东道主角色,带他在南京城转了转,一起去爬了爬紫金山,吃吃饭喝喝酒。
就这样,交到了一个好朋友。
前两天,接到他临时通知,这两天得来一次南京,再签一个作家,那没问题,正好再巩固一下感情。
昨一早,天没亮我就爬了起来去火车站,南京站。
七业子从临沂过来的,临沂算是个网红城市,物流之都,小商品集散地,城市总人口早已突破一千万,但是没有高铁,来南京的话只能坐绿皮火车,而且一坐就是一夜,算是很辛苦的。
有朋自远方来,而且是如此辛苦的来,那肯定得接站,虽然接站是一个小小的行为,但是却能给别人带来大大的温暖。
一座城市,就是因为有这么个人能来接站,瞬间觉得这座城市有了温度。
接到七业子后,我带他去吃了碗南京的大碗皮肚面,老南京人都喜欢吃,我作为一个安徽人也喜欢吃,算是地方特色。
吃完面后,我开车带上七业子一起去签书,去见传说中的作家。
根据老师发过来的定位,我们来到了老师家里。
乍一看,这不就一普通小区嘛?顶多算是学区房。
原来就这么一个普通小区里还能藏一个作家?!
同时,就因为这么一个普通小区,原先的隔膜瞬间消失了,哪怕你百度百科再牛,头衔再多,都被化为乌有了。
在我们见这个作家之前,我还特意在百度上搜了一下这个作家,这个作家的百度百科做的的确牛,各个头衔,什么省作协主席副主席呀,什么哪顾问呀,又有多少作品呀,看的我眼花缭乱。
在见到真人后,发现就一普通老头,甚至还不如一普通老头,让我瞬间想到了一个成语,清贫乐道。
从这一老头身上直接折射出当代文学事业的现状,不仅实体店被互联网冲击的一塌糊涂,文化产业也是一样,现在人人抱一个手机,有的还不止一个手机,一抱抱一天,谁还有这个时间和精力来读文学?
所以,它的衰退是必然,但是它的复兴也是必然。
为什么这么说?
东哥在英国呆过一段时间,我曾和他探讨过这方面的问题,就是在英国那边人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东哥回答:大多数的情况是,一人拿几片面包,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坐就是半天,即便在地铁火车上也是看报纸,彼此之间还会聊一些国家方面的事情。
差异为什么如此大呢?
前段时间我学到了一个新词汇,心流,意指一个人沉浸在进行某件事情之中的状态。。
心流无处不在,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心流。
开车,你需要清空情绪,用几秒钟调整视野;
写作,你需要翻看素材笔记,3-4个小时不间断的输出,才能产出一篇成熟的内容;
做生意,做投资,你可能需要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状态保持,才能够维持做事的心流。
搞物理学数学的,还有半辈子钻研一个问题的。
那心流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呢?
物质条件。
越充足的物质环境,越是能让你保持一种稳定的心流。
为什么发达国家在各个方面都能领先其他国家?管你什么文化、科研、教育,统统甩你几条街
就是因为国家能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物质环境,不会被外界环境所干扰,能让他们安心的做自己的事情。
最简单的,拿我写日记这件事来说吧,如果我有稳定的收入,不需要考虑金钱的问题,那我可以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写日记中,每天全身心的学习,让《旦旦日记》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来。
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也能解释为什么英国那边的人能如此气定神闲地读报,而我们只能烦躁不安地抱着手机玩。
但这都是一个过程。
未来,我们肯定也是会越来越好的,我们国家肯定也是会越来越强大的。
届时,我们肯定也能气定神闲地“读报”。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