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听了一节混沌大学的课,一位餐饮CEO跟分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
他们做的是云南菜,想从汽锅鸡、过桥米线、野生菌三个菜品中,选一款产品作为爆款产品进行推广。
经过大厨们、店长们商议决定,选择了野生菌作为主推。然后做了产品包装,把菜品拍了特写,做了宣传海报放在餐厅最显眼的位置,翻开菜单第一页就是这道菜的特写,给服务员做菜品培训,顾客一上来马上进行主推,反正能想到的推广方法都用了。
大卖了么?并没有,十桌客户,只有2-3桌有人点。
是味道不好么?也不是,因为吃过的顾客对这道菜评价很高。
那是什么原因?
后面他们调转枪头,把爆款菜品换成了云南汽锅鸡。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大海报都还没放出来,这款产品业绩量就蹭蹭上涨,10桌客户,8-9桌客人会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说到汽锅鸡,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就是米线,第二反应就是汽锅鸡,懂行的人,才知道云南的野生菌很出名。
与其花大量时间去教育你的客人说这东西是云南特色,还不如把已经占据他们心智的产品做到极致。
所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老祖宗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说的就是这个理。
刚毕业那会,我做过一段餐饮连锁,每个月上海各个大商场跑,带着一帮厨师学校毕业的实习生,到处帮公司开新店。
最高记录一天干了将近14个小时,呆着10多平米的厨房里,连厕所都没时间上,吃饭都是站着应付解决的,每天上班都跟打仗一样。
这应该是我9年职业生涯当中最卖力的一段工作经历,干了一年,从实习生干到了集团总监助理,我辞职了。
因为我清楚,即使我一天干28个小时,在这个行业我也干不出什么名堂。每个店的店长,几乎都干了十年八年,拿着月薪五千,现在估计涨到8000了。
这就是行业现状,你付出的时间,对个人能力的增值非常有限,无论你有多卖力。
上面两个例子如果你觉得离你比较远,来个实际一点的。
比如今天你到上海来玩,下高速的时候,有个三岔路口,上面只有一条路是到上海市区,另外两条一条是去苏州,一条是到杭州的,但是上面没有任何指示牌。
如果你路口选错了,即使把油门踩到底,开一天一夜你也到不了目的地,如果你选的是对的,即使像蜗牛一样爬,半天估计也到了。
所以选工作,选择自己的另一半,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自己的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多花点时间,思考一下,每个选择的利弊以及未来前景,因为选择比努力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