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马龙白兰度的经典之作,《教父》是绕不开的话题。而它的小说创作者马里奥普佐本人,写这部小说的初心只是为了解决生计问题,被迫而写,他本人对《教父》起初是十分排斥的。
那么是什么机缘,让他决定着手写《教父》,调研黑道呢?
我不得不赚点钱
马里奥出身在一个贫民家庭,当时正值美国社会大萧条,所以马里奥的成长环境是十分艰辛的。长大后参加了战争,但是并没有成就他名将之梦,随后他开始着手写小说撰稿。
30岁他写了第一部小说《黑色竞技场》,35岁他写了第二部小说《幸运的朝圣者》,两部小说相继出版,内容深刻,获得业内好评,但是并不畅销。
多年后,他谈及此仍旧十分苦恼,”我以为我要富起来了,结果没有。“
马里奥本人养活了五个子女,还欠有两万美金的高额贷款,其中一部分还是高利贷。生活的压力让他整天愁眉不展,报社的编辑工作根本无以维持他的生计。这个时候,他经常能听到大量的黑道消息,因此开始酝酿着写一本黑道小说。
1966年,45岁的马里奥生活跌至了谷底,一向以文学深刻为追求的他,思考着那部黑道小说应该着手去写了。这个时候,他联系了出版社编辑,拿到了5000美金的预付款。但是这部分钱并没有用作实地调研黑道,而是用作了日常开销。
于此同时,他泡在图书馆查阅相关黑道资料,用了三年的时间写成了《教父》。
相比于人们一般认知的黑手党老大,凶神恶煞的印象,马里奥把教父描写成了一个多愁善感、忧郁感性的人物,这让人们的观念焕然一新,获得很高的评价。
多年以后,普佐佯装苦涩,坦言”自己本想写一些有深度的小说,但并没有因此富起来。没办法,只能写畅销书了。“
仿佛畅销书对他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
两条裙子都买
1969年,小说《教父》出版后引起轰动,冲上了《纽约时报》的榜首。当年《纽约时报》这样评论,“普佐没有美化教父的罪行,但是这个人物是真实可信的。”
《教父》一时间让普佐声名鹊起,再版卖了41美元,全世界卖了一千万册。
有一天普佐妻子回家说,“我今天看到一条蓝色裙子和一条橘色裙子,都很好看,但我最后买下了橘色那条。”普佐得意地告诉妻子,“你可以两条裙子都买下来。”
那年普佐49岁,运势开始逆转,跃上了人生舞台的C位。而《教父》效应才刚刚开始。
”反正他们喜不喜欢,都得给我钱“
小说刚刚出版,导演科波拉就立刻看上了,亲自到普佐家里求教。面对这个真诚的年轻人,普佐很开心,认为“他实现了我对《教父》的所有想象。”
《教父》为普佐赢得了两座奥斯卡小金人,对此,好莱坞老板们看到这位小说家还能编剧,因此邀约纷至沓来。《超人》这样的大IP电影放在了普佐的办公桌上。
普佐连续写了《超人1》和《超人2》,交了一份总时长在9个小时的双剧本。但老板们面对这样的剧本苦不堪言,称“这样的剧本要拍摄五年。“因此后来,他的剧本一字未采,又雇了其他编剧进行改编拍摄。
《教父》之后,普佐几乎鲜有佳作了,写的东西很不走心,某种意义上,算是江郎才尽。没有了生活的压迫,普佐也不再那么勤奋。在他看来,《教父》让他赚的钱够多了,何必管他们喜不喜欢。他们让我写剧本,我就写,反正他们喜不喜欢都得给我钱。“
所以人这一生,不用一直拼命,只要拼一次,如果能火的话,那就衣食无忧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