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篇2021.11.21
「我对小伙伴说:“好热啊,如果现在下雪就好了。”现在回想,这个思考方式有问题:炎炎夏日如果真的下雪,气温也会降低,这就和冬天下雪没区别了,肯定不会感觉热,而是会感觉冷了。那为什么又会有“如果现在下雪就好了”的这种想法呢?大抵是因为我们知道雪是冷的,雪糕代表凉爽,于是在炎炎夏日的美好愿望就是下一场雪。」这里描述的是在当时的天气热的情景下,头脑中是认定其他条件不变,然后假设单一条件发生变化使自己变凉快舒服的一种主观意识。实际上,环境与人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中一个条件的改变,势必影响其他条件。
天气热,导致人热,但在自然状态下,不可能下一场雪,人变凉快舒服,而天气还是热的。这个时候整个系统是不一样了,下雪的前提是天气冷,所以人本身那时就不是变凉快舒服,而是冷得受不了。也就是这种单一变量的考虑在实际中是没有解决舒服这个问题的。
因此,在一个复杂系统,不要妄想每改变一下,就指望它能像你认为的方向发展,或者不做他就不会变化,因为其他条件可能自己也会发生变化。比如个人成长,行动一次,可能根本改变不了什么,但不行动,时间会流逝,相对以前,那就是退步。所以在我们持续行动中,不能单一的模式得看待它,而是在长期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
第四十一篇2021.11.22
我们对结果是如此的渴望,以至于忽略过程,或者想通过其他技巧缩短过程。小孩在家上学前,父母就希望是个聪明的孩子,但不想关注是否需要学习,也不关注学成走路前的跌跌撞撞,也不关注学成说话前的咿咿呀呀。到了上学,大家关心的是考了多少分,排名第几,至于是否努力得到的也不那么关心,对他们也不那么重要。工作后,更是各种促成班,帮你快速完成任务,过程对他们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对于个人成长,却是相反的。从古到今,伤仲永,错漏百出李云迪演奏等,这些无不说明不关注过程的所带来的坏处。结果型能力,是最刺激眼球,刺激内心的,所以它会被放大关注。过程型能力是苦涩,寂寞的,人们都不想接触。但结果型能力是过程型能力后才能达到的。因此我们不能本末倒置,因果错位。结果一直都是在不断努力奋斗后获得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知也。
第四十二篇2021.11.23
输出倒逼输入为什么才是成长的核心逻辑?成长是中间的纽带,我们说自己成长了,那怎么体现呢?很简单,输出来体现。一开始你熬一个小时可能只能写出100字的文字来,持续日更30天后,你半个小时就能输出300字的文字,而且还比以前的更有可读性。因此,输出是成长的目的。
而输入就是动力,是资源,是能源源不断输出的源泉,但是,输入时不应该为了输入而输入。比如写作,我们写作主要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整理总结经验,不断是自己进步。输入就是自己体验生活,其次也是很直接的方法就是看书学习别人的经验然后转化成自己的经验。不过我们有时候也会研究文章的结构与逻辑,使文章更加宜读宜理解。但我们就不能一味死抠文章结构,认为只有把结构和逻辑研究透了再写作,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写作日更是为了对自己成长的过程的总结,结构逻辑是否出彩并不是那么重要。
因此输入是为了输出服务的,输入就是为了更好的输出,而输出则是检验输入。两者之间一定要互相关联照应,输入是要紧盯输出的目标,输出要时不时检验输入的质量,两者实时互动,切不可隔岸观火。
第四十三篇 2021.11.24
最近我发现,持续行动者都喜欢将时间分段。持续行动者Scalers,将10为底,n为指数划分,10天,100天,1000天,10000天……。李笑来,天生的终身学习者,提出7年就是一辈子,将人的一生划分n个七年。不出局写作以周为单位,将每月划分4周,能被7整除的日子就是最终输出成果的时候。甚至我们可以发现,国家规定国民的读书时间,也同样如此,幼儿园3年,小学2个3年,初中3年,高中三年,大学三年,研究生3年,博士3年……。还有大到国家如5年计划。为什么持续行动者会有这些时间的划分呢,反正都是行动,一直行动下去就不是了吗?非得这么麻烦。
以上情况,对于持续行动者他们应该是深有体会。持续行动太难,一辈子太长,百无聊赖的一如既往,心无杂念的行动,能有几人?每当看到眼前长长的路,一直没有尽头,可能心里已经不想走了。以前收割水稻,一开始看到大大的一片就感到害怕,怕要好长好长时间,但每次定一小块小目标,迅速干完,很快一大片水稻也收割完成了。
前路太长,人们对未知感到恐惧。人们在不确定的未来需要确定性。持续行动,我们定义为一直做下去,不管尽头,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找确定性。10天,我先行动10天再说。10天了,诶,好像也没那么难,我坚持下来了。那就100天吧,也就是10个10天嘛,重复10次就OK了!100天的目标也扛下来了,好像持续写作这个事情也不是遥不可及,现在不是写了至少3万多字了吗?为3万字庆祝一下吧。
你看,做一件久远宏大的事情,从全部来看,好像太长太远了。但我们只要分成小目标,每个目标达成后再给自己打打鸡血,奖励奖励,一小块一小块攻坚下来,加起来就是大好河山一片了!
第四十四篇 2021.11.25
结果的差距是来源于人的差距
李笑来老师他的洞察力是独到且敏锐的,而且他还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在比特币兴起前,他预测它的发展,并随之行动。在知识付费,社群兴起前,他已经在打磨尝试了。出《和时间做朋友》一书,建共同成长群,成立一块听听公司。从这些事迹自己社会发展情况来看,这些他都预测对了。为什么呢?在我看来,他一直都在抓住一个主线,人是需要成长的,社会是需要进步的,这个需求永远不会过时。
Scalers老师,也是一个行动力超级强的人,他在“结果的差距终究是人的差距”中讲到了与李笑来老师之间的故事,从对比特币的看法,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呈现出当时他们的差距,最终也导致几年后结果的差距。不过一件事情的不成功并不能说明一个人不行。Scalers老师在认知上是有行动的,只是执行上偏于保守,但这也为他后来打磨持续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他远离尘嚣,在未能出师的时候能专心修炼内功。因此也才有了后面在专注持续行动,人的成长这方面有了交集和合作,他也因此成为一个牛人,在追赶牛人的牛人。
而我,其实也是和Scalers老师差不多同期有关注过李笑来老师,看过他的书,没看完他推荐的原则,用过的的学习思维方式,但没执行到位,也看好区块链的发展,进行过EOS的小投资,小赚过一笔,那时的自己其实对投资认知很少。因此在2014-2017年,在区块链方向上,Scler老师向左,李笑来老师向右,而我,向右迈了一小步,但由于自己的无知,投机取巧,缺乏持续力,被现实打回偏左。直到现在还在那里做钟摆运动。但Scalers老师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至少他现在已经出书两本,反馈也不差,运营的社群,好评也多多。而回想自己,还是一事无成,这就是自己持续开始然后持续放弃后所得到的结果。
人与人之间,可能在某个时刻,起点是一样的,导火线甚至也差不多,但就是因为人的认知以及过程的不同,然后导致了人的不同,而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结果的不同。因此我们所看到的结果的差距实实在在还是因为人的差距造成的。
第四十五篇2021.11.26
文章终于超过800字
对于我现在的阶段,我自己认为评价自己有没有持续行动,有没有努力的唯一标准是,我有没有每天日更,每天日更的字数是否有进步。至于写得有没有深度,好不好,倒不是那么的重要。
在学生时代,除了毕业论文,真能憋出800字的文章,对我而言是比较困难的。说实在,高考的作文现在是不知道写过什么内容,但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并不是我的一气呵成,而是强硬附加一些牵强的文字凑合的。不过,昨天我写了“结果的差距是来源于人的差距”一文,成功突破800字,这里面的文字,我自认为是不是为了800字而拼凑,是实实在在的顺着自己的思路完成的。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突破。从10.11开始,连简单的200字都很难完成,到现在能顺畅地写下800字,确实是一个莫大的进步。持续行动,过程很难看到明显的进步,有时也确实因为意外,缺过一两天,也因此懊恼,差点又放弃了,但几番挣扎后还是决定坚持下来。因为,改变最好的时间是现在,但如果不行动,这个现在永远会在未来的某个现在开始,最终的结果是生命终点的现在时刻。
持续行动的过程是艰难的,看到进步的结果也是稀有的,为了这么一个不错的进步,是要记录一下,奖励一下自己,并且让自己强化这种感觉,使日后的持续行动更有动力。
第四十六篇2021.11.27
成长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无论是种子发芽破土而出的新生命诞生的成长,还是老鹰年老老化后的重生。每一次的成长,都是经过日以继夜的无数磨难,坚强的坚持下来的结果。
种子发芽,和参天大树抢水分营养,向下扎根,每一次的纵伸都是结实的土地,向上生长,每一次的长大都是顶着泥土的千斤重压。老鹰四十岁后的重生,用岩石磨掉老化的喙,然后用新喙把老爪,羽毛一一拔掉,直到新的长出来。在此过程,他们对未来都是未知,也有可能中间因为各种原因活不下来。但为了成长,只能沉步潜行,不达目的决不放弃。
成长是逆人性的,它绝不可能通过愉悦的方式完成。因此,每一步都是一次巨大的消耗和抗争,也有可能存在各种意外或者坚持不下去而放弃的风险。但只有意志坚强的,不畏曲折,坚定向前的人得到成长,获得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