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用分析阅读的方式精读了《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这本书的第三、四、五章。
核心观点:教养的基础,源自孩子对父母的依恋。
关键词:原生关系、派生关系、替代关系、依恋空缺、教养权威、父母导向、同伴导向
主要内容:依恋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当一方具备依恋意识时,会自动服从另一方的管理。孩子会接受父母的教导,前提是认可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如果依恋空缺(原生依恋关系缺失),就会表现出种种不服管教的行为,甚至会就近选择一个人做航标,父母会被暂时甚至永久性地被替代,比如说孩子有可能会依恋同伴而跟父母更加疏远。
父母必须看见,自己才是孩子真正的引导者,从而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可靠。父母应学会让依恋有助于管教孩子,不仅是身体上的亲近,还有情感上的关联。父母导向中的孩子,会开启对父母的依恋模式,自愿接受对方的照顾和引导。看见依恋的第一位置,才可能赢得教养的成功。
我的收获:这本书的每一句话都直击内心,教养发挥作用有三个要素是:有需求的依赖者、愿意承担责任的成年人以及成年人和孩子的正常依恋,而最后一点也是最至关重要的一点总是被我们忽视。
当失去了孩子的依恋做支撑,我们只能靠为人父母的承诺和责任感对待孩子,若孩子只是在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依靠父母,那么父母就称不上是在教养孩子,因为无法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
父母总会以为孩子拒绝和反抗自己是因为孩子的性情或是沟通方式的问题,其实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所以做为父母,我们要让孩子在内心深处认可和喜爱我们,愿意和我们保持联系,想和我们亲近。而孩子也为了想看见父母亲切的笑容,始终有上进的动力,孩子的上进心是和父母的依恋关系密切相关的,而并非源自他的性格。
所以,最好的教养就是:父母成为孩子的榜样和引导者,而孩子愿意亲近和关注父母,渴望父母能满足他的需求,听从父母的教导。教养首先是一种关系,当孩子出现各种问题时,父母需要看见的是:不是孩子行为出了什么问题,而是看亲子关系中缺少了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