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习得一项技能,每天重复训练,就是刻意练习吗?
当然不是。
不断重复同样的难度、同样的时长,就,仅仅是重复而已。
关于刻意练习,用运动来解释,再好不过了。运动是身体的刻意练习,学习一项能力,如写作、英语等,是大脑的刻意练习。
训练习练艾扬格瑜伽时,曾记录下这样的感悟:见《艾扬格瑜伽修习》
【习练的过程,保持全然的觉知,觉知正确的体式在自己的身上发生了多少,觉知是否还可以多做一点点,觉知自己有没有停留在舒适区,有没有太过疲惫,太轻松和太疲惫都不会有进步,找到那个平衡点不断突破。所有的突飞猛进都是一点一点突破边界的结果。】
「突破边界,每次进步一点点」
刻意练习的第一条,就是每次要求进步一点点,而非机械化地重复。这里有一个自我的觉察在里面,你在一个姿势当中真正做到了几分,是否还可以多做一点点,是否该调整难度,只有自己最清楚。是否该进阶,参考值是“肌肉”的酸痛程度、肌肉力量的边界,而不是完成了多少次或多少天。
一个简单的衡量标准:如果做一件事,你还能一边聊天或是看手机,根本没有在进步。每当训练一个新的有挑战的动作时,需要集中全部精力在当下,稍微分一点神儿,动作就乱了。这样的训练是在拓展边界。
习练一项能力也一样,想要长足的进步,就要不断地觉察大脑肌肉的边界,升级难度。
就像我在写字上的训练。坚持了一年时间,写一篇文章比原来轻松了,用时缩短了。并不是实现了目标,只是适应了当前的难读。本来写一篇要2天,现在只要几小时了,不及时提升难度或数量。那么,我的进步也就到此为止了。
意识到这一点,及时调整了目标和计划,重新开始。
在自我成长的路上,不用苦于没人指导,我们自己就是自身最好的教练。
「痛的时刻,正是自身在发生改变」
当我抱着杠铃片,腿上套着弹力带,单腿慢慢下蹲时,那肌肉的酸痛感,正是身体在发生改变~再加上后续蛋白的补充,肌肉力量一定会变的更强。
我们习练一项技能,是痛苦的。因此常常难以开始行动,我们在电脑周围活动,就是无法坐下来写字;每次要翻开书学习,总忍不住拿出手机刷会儿小视频。这是典型的畏难情绪:对困难的恐惧。
分享另一篇瑜伽习练的感悟:见《初遇艾扬格|Iyengar》
【只有经受住当下的“痛”,身体才能变得更有力量。在一个体式当中要有持续性,在一节课当中要有持续性。最后要坚持不懈持续地练习,才能真正精进。这个过程便是成长,从过去的自己走向更好的自己。】
与其说痛苦抓着你不放,不如说是自己抓着痛苦不放。当觉察到那个痛苦和压力,尝试深呼吸,放掉它…。这是我在禅修中习得的与身体知觉相处的方式「当你觉知它,但不受影响,稳定自然地呼吸,就是“入定”的状态。」
深呼吸,放开紧握着的痛苦。坐下来,不过多思虑,开始行动。傻傻的坚持,傻傻的做事。如同肌肉的撕裂,这是大脑被训练的过程,神经元不断得到链接与强化。
「找到正确的方式」
进步是有痛苦的,但不是所有的痛苦都带来进步。因此习得任何一项能力,前提一定要了解这项技能的规律,掌握方式方法。不然就像在错误的道路上猛踩油门,与目标背道而驰。
比如,写作练习。一方面是备料:离不开读书、思考、对生活的观察和体悟,让心里有货,有话可说;读书和阅读喜欢的文章还可以丰富表达方式。第二,就是持续的输出:训练文字组织的逻辑。
同时要清楚,刚开始练习不要与他人作对比,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中。但是,要跟自己比,今天要比昨天有进步。
了解了学习的规律,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并找到合适的方式。剩下就傻傻的坚持吧。
【20210126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