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很多时候总会有戏剧性的变化,根本就不容人去理解,也不容人去考虑接受与否。跟得上的,就是弄潮儿,跟不上的就是低能儿。
每经历一些变化,或是一些改变,都会带来相对东西发生变化,从而牵动某些诱人的东西发生倾斜。烟花爆竹不再在一些地方燃放,不到半年时间,却发生着很大的变化。环境得到有效整治,耳根自然也就清静多了。虽说不燃放烟花爆竹节日氛围少了些,但总体上人们还是习惯开始转变,慢慢的接受了好的改变。这真的也是件好事,是件大快人心的事。
原来以为是件好事,好像现在看来又从另外的方面冒出什么。这就是我题目中说到的总有人笑。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在人们的潜意识里,还是觉得少了点什么。于是,一些有头脑、能想事、笑在先的人就敢于尝试。不燃放烟花爆竹,可以让人们听到声音,模拟烟花爆竹的声音也不是不可以呀。能代替烟花爆竹的,礼炮之类的东西就出现了。
在禁燃烟花爆竹前,也有礼炮,但不是很多人都接受。禁燃烟花爆竹后,最初有些不习惯,况且都认为禁燃是件好事。禁燃并没有限制不能替代,更没有明确不能用其他模拟的东西。在这当中,就有很多聪明人,产出了电子爆竹、电子烟花,精品礼炮。电子烟花爆竹,毕竟还不能移动,礼炮不但可以移动,可以模拟烟花爆竹所有的声音,要强就强,要弱就弱,要连续就连续,要间断性的就间断性的。这东西好,原来没有烟花爆竹有些人比较担心,怕传统的东西会失去往日的荣耀,这一样,倒是可以满足本以为失去的东西。
禁燃前的礼炮没这么精,一般都是几管。现在出来的,管数多,制作精,声音强,模拟方式多。随便从城区转转,大街上基本上离不了多远,路边就有这种装备。有一般的四轮车拉的,有越野车拉的。装在车上甚是威风,展示的够气派。
这种新型燃气炮,声音响且特别的刺耳。烟花爆竹响,有些带圆润的感觉。燃气炮响起来,有些钻心的难听,沉到心底的那种难受。一些日子没有了烟花爆竹,无论过节,办红白喜事,倒也显得清静了一会。燃气炮一来,又把平静的局面打破了。烟花爆竹销售落下去了,燃气炮经营者自然笑得多。
好多地方大搞建设,变化确实很大。好些地方沿主干路的民房基本上是焕然一新,格调基本上都变了,与江淅水乡的非常接近。不过有些东西太仿了,着落有些不适应。江淅风味也是多少代人,经过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才有了那种风格。各地有各地的自然适应,各地有各地历史的积淀。
如此大的工程,投入如此多,免不了会诱惑好多人。格调变化,早的也有二年多,现在看来也就没什么光鲜的感觉。好些地方的外墙已经开始脱落,当然不会有人再去补。听村民说,都是些有头脑的人才能弄到此事做。投入少,利润高,工期短,质量不高。象这样的事,没有头脑当然不行,所以,这些有头脑的人,才经常能笑得好,笑得最先。
为了适应好看,换东西、装东西必须按照统一说的怎么怎么。明确了规格,明确了产品要求,原本这才是规则。可是不行,为了一些人总会笑。规格和要求是一回事,最重要的还是必须用什么牌子,用什么厂产的牌子。这样才能更好看。唯有更好看,自然才会让有的人笑得更好。
生活就是这样,合理、合情、合时,这就叫机遇。把握了机遇,就是经常笑的人。把握不到机会,就只能认命。
经常笑的人当然好。人说“笑一笑十年寿”,更何况是经常笑,而且笑在最先的人,那不是寿上加寿呀,难怪长命人就是这么来的。
总是笑的人,心里舒坦,生活丰富,人生满足。有地位有身份,有品味有格调,有尊严有朋友。
倘若真是发自内心的笑,确实是幸福的。只是一些笑,并不如此。这种笑的水份太多,笑得有些凝重,笑得不很自然。
站在风口浪尖,难免会有先笑之人。成者笑,败者哭。
机遇造就了先笑的人,时世造就了先笑之人。先笑的人抢占了先机,先笑的人把握了可能。
总会有第一个,也就没什么觉得不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