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我们总是忽视背景?

为什么我们总是忽视背景?

作者: 特特甜草莓 | 来源:发表于2021-09-03 13:00 被阅读0次

    记得几年前,订阅的得到专栏中,有一句话叫做:不要总是盯着打不开的那把锁,因为钥匙往往在别处。(原句怎么说的记不得啦,这只是大概的意思)

    确实啊,这既然是一把锁住的锁,就说明钥匙不在锁上,或者目前的钥匙打不开这把锁。我们还盯着锁不放,焦躁不安只是徒劳。我们需要做的是去别处找找钥匙。

    如果说锁是主体,其他的地方是背景,我们总是会忽略背景,而一直盯着主体,希望能盯出答案。

    就像鱼和水。如果鱼有一天突然反应迟缓,一动不动的躲在水草里。我们或许在想,这个鱼是不是生病啦,它抑郁了嘛?而事实是鱼生活在水中,因天气转凉,水温下降,热带小鱼有一些应激反应,抑制了它的活动性。这时需要做的是找一个加热棒,将水温恒定,鱼也就正常啦。

    再举一例,如果我们去超市买东西,遇到一个态度恶劣的收银员,正巧我们买了很多的东西,她不停的催促你快些再快些,最后说不定还把账给算错了,多收了你一部分钱。你肯定心生怒火,这个收银员也太不负责任了,脾气还这么糟糕,我真想举报她。然而如果你知道这位态度恶劣的收银员她是一位单亲妈妈,在上班路上不小心别人把她的车剐蹭了,需要送去维修,而下午要跟她换班的人请假了,但她还要去接女儿放学,时间已经快到了,并且这段时间女儿有些生病,晚上照顾她花费了不少时间,所以睡眠也有些不佳,尽管如此,她还是一个人默默承担起了这一切。

    知道了这些后,你对这位态度恶劣的收银员的态度呢?是否会有所转变呢?而这些就是这个收银员的背景。

    当我们知道了人处于何种背景后,往往会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这种背景因素在学习中也同样适用。

    去年在考研一战的时候,没有背景思维,仅仅是盯着那把未开的锁,背书就只是背书,理论就只是理论。就如散沙。而事实是,这些理论是某个时代的某个契机下产生的,是为了解决某种现象或某个实际问题。而理论和理论之间亦有联系,是站在之前理论的反面去批判呢还是对先前理论的深入阐释呢?就像一棵树,从根到树干再到枝叶。全部都是联系起来的。而之前看到的是一片片的树叶,没有枝干,更没有树根。这个时代树的品种,是在适应这个时代的气候环境下生长的。而不同的学科就像一棵棵的大树,共同组成了这个时代的学术森林。

    这次又到了二战背书的时候,在前期准备时,自己读了一些背景知识的书,了解了关于现象背后的历史背景,在当时看似是无用的,因为可能考试不会考,而在目前背书时,反而促进了理解,背书也更高效了。

    那么,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是忽视背景呢?

    《思考的快与慢》这本书中讲到,我们有两套思维,一种是自动化思维,另一种是控制性思维。自动化思维就是一种捷径,我们大脑的认知资源有限,在一幅图中的主体往往会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而一幅图画的主体,往往只占据这幅图画很小的一部分,我们就会花费较少的能量去认识它。而如果要大脑加工整幅图画,就会消耗大量的认知资源,不再是走捷径,而是需要控制性的思维去有意识的加工。

    同样这也与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视角有关,就像基本归因偏差理论所言,在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总是喜欢使用各种心理捷径,就如,我们相信行为和性格相一致的趋势。因为比起一个人行为的背景,一个人的行为我们更容易去识别。

    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去避免总是忽视背景这个问题呢?

    答案就是,读完这篇文章后,估计你就更可能会考虑整幅图画啦。

    知道一件事情就是改变的开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我们总是忽视背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qk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