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闺蜜聊天,聊到她的一个同事,最近两个月工资能达到十万元左右,惊呆了。她们是世界五百强的公司,做房地产,我闺蜜是内勤,她说的同事是一个置业顾问,年纪比我们还小几岁,据她说,她的同事是个特别能说回道的人:有一次一个客户看中了一个房子交了定金,但是后来详细了解后因为房子的某个原因,这个客户不想要这个房子了,客户要求退定金。接待这个客户的呢是他们公司的新来的销售人员,没经验,前期也没说好,就不能退定金的事情与客户吵的不可开交,后来这个置业顾问来说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解决了,全额退客户的定金,带领客户去看看另一套房子,完美的解决了此事。闺蜜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说服力在她们那儿是最看重的一项“技能”了。
想一想,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里说服力是都要用到的能力,它使用的场景非常广泛。不管你是面试,还是相亲,销售一个产品,还是带领一个团队,你都需要讲出一个好故事,才有可能打动对方。为了了解像我这种“嘴笨”的人怎么提高说服力,我查阅了下资料学习了学习。
首先,第一点是明确说服对象,也就是你要搞清楚你到底是要说服谁。平常我们总是要为了说服对方较劲脑子,其实对方也有自己的观点也想说服我们服从她们的说法,这样说来说去我们双方都会从各自的立场出发走的越来越远,没完没了。那真正的说服对象是谁呢?是第三方,也就是裁判和观众才是真正的说服对象。如果你打动了他们,让他们站在自己这边,这个时候,对手服不服气还重要吗?假如说传统的沟通是水平说服,也就是说服对面那个跟你处在同一水平线的人。那么要快速的说服对方,就是向上说服,搞定这个场景里,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所以,千万不要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去尝试一对一地说服你的对手。记住,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光凭一张嘴让对方放弃自己的利益,哪有那么容易。所以,你必须选择一个有第三方的场合。而且这个第三方,一定要掌握更高的权力。只要他站在你这边,你就能赢。比如,老公跟老婆吵架,丈母娘就是第三方。辩护人和律师辩论,法官和陪审团就是第三方。公司竞聘,评委会是第三方。甚至在办公室里拌嘴,也要赶上人多的时候。在微信上吵架,也要在群里吵,因为人多也是一种力量。在没有裁判的情况下,不要张口。要节省精力,等到有第三方在场时,再发出关键一击。
其次,放大重要性,也是最需要讲故事的技巧。因为只有你比对手更重要,你才是舞台的焦点,周围的人才会人把心思都放在你身上,观众才更容易被打动。有两个方法可以做到:刻意夸张和抽象化。
刻意夸张呢,就是在你观点的基础上,说一个你自己明知道很夸张的事情,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当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你身上,对方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据网上的资料,米国的特总统当年就为了引起注意,说过很多夸张的话。其中比较有名的一句是,要在他们和墨西哥的边境线上,建一座长城,彻底解决移民问题。显然,这个计划一听就不靠谱。况且,就算要加强边境控制,也不一定要修墙,有些地方可以用铁丝网,有的地方可以用电子巡逻系统。不管是从政治还是从技术角度看,这个观点都不明智。当然,这种不着调的言论会引来批评,但其实这恰恰是特总统要的。人们想批评他,就一定得批评他建长城的言论,而批评这个言论,就必须得提到移民问题,而移民问题被提及得越多,就越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大家会不自觉地把它放大,会觉得移民问题太严重了,必须引起重视。对于这么严重的移民问题,谁最重视呢?显然,是那个恨不得为此建长城的特啊。然而就在大家每批评一次特的时候,人们对特朗普的印象就会加深一分。注意,到这一步,他竞选对手说过什么,说得对不对,已经不在公众的讨论之内了。换句话说,他们已经被挤出擂台了。当台上只剩一个人,赢的不是他,还能是谁呢?
抽象化,意思是,把一个具体的问题,抽象成更高的含义。比如,结婚该不该送红包?假如聚焦在问题本身,很难争出个结果。这时,你就需要把红包抽象化。假如你支持送红包,你就可以把红包抽象成爱、友情、祝福。当朋友结婚,我们应不应该表达爱与祝福?应该。爱与祝福可比红包重要多了,所以你的论点成立。假如你认为不该送红包,就可以把它抽象成人情世故。在结婚、真爱面前,应不应该掺杂人情世故?不该。人情世故可比结婚、真爱低级太多了,所以你的论点也成立。你看,无论红包象征着祝福还是人情世故,你现在的观点都比原来单纯地讨论红包,更受观众瞩目,更受重视。
最后,做管理失败。即使最终输了,也不要紧。因为输赢的维度不是单一的,即使输掉了观点,也要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以往我们都认为,要赢得竞争,一定要盯住对手,面对面对抗。但是,生活和工作中,很多时候就跟辩论场上一样,输赢的维度不是单一的。你的目标,不仅仅是取得观点上的胜利,同时,你也要在说服的过程中,让自己的能力获得最大化的体现。比如你参加一场竞聘,就算有更强劲的对手,你明知胜算不高。但还是要全力以赴。在竞聘中,没准你别的能力会被发掘,获得其他的重用。所以,输得漂亮其实也是另一种胜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