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国学很热,关于国学的各类作品也如雨后春笋令人目不暇接,这应该是个好事儿。
对于绝大多数社交场所,尤其是稍微有点文化味儿的社交群体,如果谁张嘴不能玩点“文化梗”,那简直就成了土包子,不用别人的白眼鄙夷,自己内心都觉得没有面子,因此,哪怕只是为了装装门面,恶补一点国学常识尤其是与文人雅事沾边的典故传说或者冷幽默就成了某种必需。
只是我国的文化历史实在太漫长,每一个典故或者段子里隐藏了太多东西,如果只知道皮毛而“霸王硬上弓”,没法充高雅不说还可能跌了面子甚至“社死”!
很遗憾,很可惜,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很多国学书籍太正经,老学究孔夫子般站在讲台钻在故纸堆里絮絮叨叨,结果是老先生自己说得天花乱坠唾沫星子乱飞,听众或者读者早已昏昏欲睡或者溜之大吉。
九哥一直在考虑怎么样才能把这些艰深难懂的“高端文化”玩得更接地气儿,更有人味儿,更带凡俗而不是高高地供在神坛上让人敬而远之。既能做到文化的科普,又能让受众在接受的过程中乐此不疲,那就必须得让解读者放软身架,不要把文化非得弄得净手焚香如进祠堂祭拜一样庄严而神秘,最好能让接受者闻者捧腹读者解颐,笑疼了肚子笑掉了牙不包赔便是。
高雅的文化世俗化,这是不是文化普及可以考虑的正经事儿?
别先黑,我说的世俗化并非您肚子里冒出来的庸俗低俗和粗俗,只是让这些教科书里永远道貌岸然的圣贤诗哲回归人的本体,他们也吃也喝也拉屎放屁,他们喝醉酒之后也撒酒疯变得没个“正形儿”,他们也好色,看见好看的异性皮囊没出息得哈喇子滴哒三两尺……
他们也犯事儿,被老婆赏搓衣板倒是小事,河东狮吼连累得祖宗八辈都跟着受气,甚至也会蹲局子,严重了也被脖子后面插木板子砍掉了脑壳子。
雅闻佚事向来缺不了男女八卦,这些吟诗作对金句惊艳一辈辈子孙的大咖们竟然也会像胡同串子一样吃“偷食儿”,让人不平的是一样的事儿摊在他们身上怎么就成了不朽的诗句就成了滋润史册的佳话趣事,落到自己身上就成了擦不去的“黑材料”成了众人嘴里的“话把儿”?
正儿巴经传播文化,但不再用讲台上那种令人生厌的正儿巴经方式——这是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的九哥写此类故事认真考虑的问题。
好了,闲言少叙。
小二上酒!
翠花,上酸菜!
《七个字读懂李白》上线了,让我们大家跟着九哥不太正经的文字去认识一个“非典型”李白。
白,哥太白,太白金星一样白
在茫茫暗夜里,太白金星老汉一手拂尘一手酒杯,笑着,等你…… 683fc314e755a16677de65b40afa4bc.jpg友情提示:唐风是我,九哥是我,唐僧也是我,在南瓜屋故事的昵称是九哥,中财论坛就变成了唐僧,哈哈,肉不多,马甲倒不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