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散文读书
晨读:《资治通鉴》[154]“汉景帝崩,汉武帝继位” ——治世与

晨读:《资治通鉴》[154]“汉景帝崩,汉武帝继位” ——治世与

作者: 大珊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8-12-27 06:52 被阅读14次
    晨读:《资治通鉴》[154]“汉景帝崩,汉武帝继位” ——治世与盛世

    【原文】(略)

    [白话文]

    二年己亥(公元前142年)

    夏季,四月,景帝下诏说:“追求器物的精雕细镂,就会损害农业;追求丝织物品的锦绣多彩,就会损害纺织业。农业受到损害,是造成天下饥荒的根本原因,纺织业受到损害,是导致百姓受寒的根本原因。天下百姓,在饥寒交迫时还能够不违法犯罪的,是很少的。朕亲身从事农耕,皇后亲自种桑养蚕,以其收获作为供奉宗庙的粮食和祭服,为天下做表率;不接受进贡,减少太宫的皇家饮食供应,节省徭役和赋税,想让天下百姓都从事农业和纺织,平常都有储备,以防备灾害;强的不抢夺弱的,多的不欺凌少的,老年人可以安享天年,年幼的孤儿可以平安长大成人。而现在,只要有一年收成不好,百姓的食物就很缺乏,造成这种局面的祸根是什么?或许是因为奸诈的人做了官吏,公开行贿受贿,贪求钱财,剥削百姓,侵夺万民。县丞是重要官员,执法犯法,与盗贼共盗,太不像话!命令郡国守、相等二千石官员,各自严格遵守职责;不履行职责、政绩不好的官员,丞相要向朕奏报,议定处置的罪名。把诏书向全国公布,使天下吏民都知道朕的本意。”

    三年庚子(公元前141年)

    春季,正月,景帝下诏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珍珠、美玉之类的东西,饥饿时不能当饭吃,寒冷时不能做衣穿,把它当做货币使用,不知它何时使用何时废止。近来有时年成不好,或许是因为从事工商末业的人多,从事农业的人少。命令郡国官员,一定要提倡发展农桑,多种树,这样就可以得到衣服和食物等用品。官吏如果征发百姓,雇他们去开采黄金、珍珠、美玉,就按偷盗的罪名,把所得作为赃物来定罪处置。二千石官员如果听之任之,也按同样的罪名处置。”

    [点评]
    汉代自高祖定天下,特别重视农业民生,尤其文景为最。但尽管如此,一旦岁不丰登,民仍饥寒,这里,既说明生产力低下,也有政令不达,官吏商人勾结侵夺百姓的事实。真是张养浩那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晨读:《资治通鉴》[154]“汉景帝崩,汉武帝继位” ——治世与盛世

    甲子(二十七日),景帝在未央宫驾崩。太子当上了皇帝,年仅十六岁。尊奉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尊奉皇后为皇太后。


    班固赞叹说:孔子曰:“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夏、商、周三代的人,可以直道而行,不用委屈矫饰,因为政治清明,教化淳一。如今也是这样了!周朝后期和秦朝的弊病,就在于法网太密,苛刻残酷,而违法作奸的人,反而越来越多。汉朝兴起之后,扫除烦苛,与民休息。到了孝文帝,又加之以恭敬简朴;景帝遵照执行,不作改动。五六十年下来,以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朝最好的时代,是成康之治。汉朝最好的时代,是文景之治,太美了!


    [点评]
    《资治通鉴》以上这段插入的是东汉著名外交家、史学家班固对“文景之治” 的赞美。
    文帝、景帝上接高祖、吕后,推动社会从几百年的攻伐乱世中走出来,废除苛政,与民休息,虽然那个时代生产力还很低下,但百姓大体可以安居乐业,“文景之治”建造了一个小康社会。

    汉朝建国,承接的是秦末营造繁多而财力匮乏的疲困社会,纵是天子都不能配备四匹同样毛色的马匹拉车,将相有的只能坐牛车,平民百姓没有积蓄。天下平定之后,高祖就命令商人不许穿丝织的衣服,不许坐车,并且加重征收他们的租税,用这些办法来控制和贬低商人。

    孝惠帝和高后在位时,因为天下刚刚平定,又放松了限制商人的律令,但是商人的子孙,仍然不允许做官为吏。朝廷计算官吏俸禄和官府各项费用的总额,据此向百姓征收赋税。而自天子到封君的汤沐邑,都把山川、园池、市井商业税收作为各自费用的来源,而不向朝廷领取经费。经由陆路、水路运输到京师,供给各官府使用的来自于崤山以东地区的粮食,每年不超过数十万石。

    接着是孝文帝、孝景帝先后治理国家,清静廉正,谨慎俭朴,安养天下百姓,七十多年之间,国家无事,如果不发生旱涝灾害,百姓就可以人人自给,家家足用。城乡的粮仓都装满了粮食,府库中贮存了剩余的物资;京城国库中的钱累积万万,串钱的绳子都已朽烂,无法清点数目;京城粮仓中的陈旧粟米一层盖一层,装满太仓而流出仓外,只好在外面堆积着,以至于腐烂而不能食用。百姓居住的大街小巷都可看见马,在田野间的马匹更是成群结队,骑母马的人要受到排斥而不能与人聚会。把守里巷大门的人吃的是白米好肉;做官的人长期任职,可在任期内把子孙抚养成人,有的人则把官名做为自己的姓。所以人人自爱而不愿触犯法律,以行义为先而避免羞辱。

    在这个时期,法网稀疏,百姓富足,有人依凭钱财骄横不法,以至于兼并土地;那些豪强之辈,在乡间作威作福,横行霸道。享有封地的宗室贵族、公、卿、大夫及以下官员,互相比赛谁更奢侈,房屋、车辆、衣服都不顾地位名分地僭越于上,没有限度。事物发展到鼎盛就会走向衰败,这本是变化的规律。从此之后,孝武帝对内穷奢极侈,对外攻打夷狄各族,天下萧条,财富全都耗费完了!

    [点评]
    《资治通鉴》对汉初历史做了一个小结。
    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大多短促。“文景之治”数十年之积累,经不住武帝一朝的历史耗费,便走向衰败。还有,“开元之治”由盛到衰总共不过四十余年。“康乾之治”称得起“盛”的日子也不过几十年,都是积累的时间长而耗败的时间短。
    探究一个王朝的衰败过程,我们会发现很多原因,但统治者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想摆阔,穷的时候只好忍着,当国库稍有积余时,便摆出一副海晏河清的架势。钱穆说汉武帝时期内兴礼乐、外勤征伐,将惠文景七十余载之积蓄一朝尽罄,造成汉室第一次衰象是一点也没错的。
    纵观中国历史,乱世多,盛世少,即便是所谓的几个盛世,也大多短命。看来,人治下的盛世是靠不住的。一个庞大的帝国要富裕起来是如此不易,可是要垮塌下来,一个昏君和几个小人就够了。以史为鉴,唯有建设民主法治国家,从根本上防止奢侈挥霍的腐败现象,致力于构建廉洁政府、节约型社会,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能创立盛世并使之长盛不衰。
    中国历史有治世和盛世。准确地说,文景之治,不是盛世而是治世。治世之后,就是汉武盛世。盛世是治世的结果,也是治世的结束,盛极而衰,汉武帝穷兵黩武一生,国民经济就到了崩溃的边缘。人们常说“欣逢盛世”,错了,应该是“欣逢治世”。到了盛世,就该倒霉了。所以任何一项事业,励精图治,永远在路上,不可有“盛心”。
    晨读:《资治通鉴》[154]“汉景帝崩,汉武帝继位” ——治世与盛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晨读:《资治通鉴》[154]“汉景帝崩,汉武帝继位” ——治世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ul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