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夜深人静,坐在电脑前不禁又回忆起两周之前上写作课时的情景:上课的时候积极思考,消化老师讲的内容,发现问题勇于提问;下课时和同组的伙伴们谈笑风声,无话不谈,绝想不到第一节课时我们互相完全不认识;我不禁讶然:原来我已经比以前进步了这么多,变得这么有自信,能够和大家自然地交流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人就发现了我学东西特别快,于是,在我爸妈的工作单位,我俨然也成了个小名人,比同龄的小孩听话,学东西也快得多,我的童年就这么伴着“少年天才”的光环度过了。在我的心里,我觉得我就是最好的,所有人都必然不如我,因为我是最聪明的。
然而,小学一年级我去了深圳,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内地的课程与深圳的课程脱轨严重,尤其是在英文上,于是,由于英文在全班倒数,一向引以为傲的学习突然变得吃力了起来,这是我第一次尝到了挫折的滋味。自卑的种子就这样矛盾地在我自负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后来,我去学习围棋,自认为比同龄人聪明一截的我顺理成章地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说我有潜力,然而,在一次次的比赛中,我却总是尴尬的取前六排第七,取前八排第九。那时的自己,受不得一点挫折,却又面对不了一点困难,总想着只是运气差了一点,下次就能拿到名次了,于是在一次次的功败垂成中,自卑在一点点滋生。
严重的时候,感觉自己一点儿也不聪明,这与自己的内心意识却又水火不容。这种矛盾让我惶恐,总以为如果自己不像别人期待的那么聪明,就没有人会喜欢我了。现在想来,这种想法何其自负,难道聪明绝顶就能让全世界喜欢我了么。然而那时候的我却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一方面,是父母对我的期盼和极度聪明的设定,另一方面,却是一次次挫折与失败的现实。这让我自卑,只想逃避,内心却又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于是做出许多如今想来浮夸至极的事情,贻笑大方。
高中毕业时班主任特意送我一本书,封面上赠语:“根深才能叶茂。”,当时读来只觉得隐约有道理,现在回想起来,当真是直指我那时的问题——心理太浮躁,总是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却从没有潜下心来聆听自己的心声。一个人的成就,丝毫不取决于别人的看法,而在于究竟踏踏实实的做了什么事情。让你流芳百世的,是你的丰功伟业,而不是流芳百世本身。扎扎实实的做好自己的事情,让自己的内心富足,才是一个人强大的根本。现在回想起来,最后悔的莫过于那时候只为获得关注,却没有提升自己,荒废了大好光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