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被困在“桃花镇”太久,我很少能走出去,看看合肥,了解这座城市的魅力。机缘巧合,我在三孝口的二十四小时书店采访,也重新审视了这座城。
到时已是傍晚,有人来,便有人走,店里的人不见减少半分。夜晚,赋予了书店一种来自黑暗的沉淀和稳重,再也没有白日中的喧嚣。一间不打烊的书店,满满的人文情怀,点亮夜晚的城市。深夜,由顾客在这儿,讲述他们的故事。
电梯口,偶遇一位中年大叔。约莫是长期处于体力劳动之下,黝黑,褶皱就像是他身份的标签。毕业九年后的,辗转各地,静待公务员考试,来改变命运。曾经在宿州学院计算机基础教育就读的他,按照预设的路,该是一名教师。后来,几多波折我无从得知。如今,他走完成家,即将立业。如今,他辞去工作,寄希望于国考。寥寥几语,虽轻描淡写,却即将改写了一个人甚至家庭的命运。
大约是要参加国考,他的观点有些犀利,在他看来新华书店作为国企,国家用纳税人的钱略施恩惠,24小时营业算不上温暖,更是一种理所当然。这种观点,我不置可否。这可以算是中年人对生活的洞察与透彻,又可谓是一种生活的抱怨。
在这里,像是一个小小社会的缩影。有人衣冠楚楚,正襟危坐;便有人科头跣足,威仪不肃。无家可归的老人,在长椅上小憩,却仍时不时惊醒,眼神对四周充满戒备。疏离感,散发在他周围的空间,让人无法接近,交流未果,却惊扰了他。
在这里,有高一的姑娘,通宵学习,听闻我是安大生,匆忙讨教学习经验。可惜,我的高一并不那么隆重,大多的时间是在小说中度过。书架后的一对情侣,恰巧是安大的学长学姐们,眉目含情,眼角带笑,满屏的恩爱飞扬,只叹得好一对璧人。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尽在气质。言语一出,却让人觉得整个通畅。即使未探得故事,却也觉得,本该是这样的。来自科大的男孩,固有的理性思维分析,晚上人流量最大的也只在九点到十一点,而24小时更多的是种营销手段,无关情怀,无关温暖。
在这样自由的状态下,24小时书店的存在,如同一座城市的驿站,是现实空间和精神空间的纽带。千篇一律的城市面孔,循规蹈矩的生活,在这里,都成了故事的前序。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凌晨,我在这里,与这座城——合肥温柔对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