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五,这一周,除了出去买菜,及陪娃在外面过了一回生日,都在家里。
在娃提出,希望我把用在工作中的时间多分配一些给他后,我做了这个决定。
晚睡的压力就没有那么大了。
没有课的娃,作息几乎每天都日夜完全颠倒。
话题不限于他正在经历的困难。(娃执念于女孩不回微信、拉黑他这事)
我尽量把思路扩展开去,激发他更多地面向未来。
过程并没有那么容易。
反观自己,在某些事情上,可能也很执拗。
一而再,再而三地,娃昨晚终于打开了。
他与我聊留学生活的客观事实(网络真是个好东西),方方面面,小到初到一个月的心理适应。
娃认为:四年(大部份时间呆在家里)的独处经历,让他具备一般人所没有的能力,更能扛住孤独。
我觉得这并不是主观认识,而是客观依据。
如果我们一味地去焦虑,久不与外界接触,他会不会走不出去,那他可能真的不敢走出去了。
事情都有截然不同的两面。没有什么想象的必然,与约定俗成。
换个环境,或许一切都不一样了。
在国内社交牛的人,到了外面,环境陌生,生活冷清起来,同样也会不适应。
我就是个例子,高中没啥人缘,与父母关系并不融洽,到了大学,觉得啥都好,甚至一天都没想过家。
室友好几位,晚上嘤嘤地哭,觉得奇怪。
昨晚,我们热烈讨论了,明年的生活与学习相关细节。
娃心里有了信念,就能有力量,去度过眼前的困扰。
Michell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