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者: 1d684b92b1a6 | 来源:发表于2018-09-21 22:24 被阅读0次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自述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早期写意水彩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D1748-1
材质:纸本水彩
尺寸:27cm×39cm
创作年代:2017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D1749-3
材质:纸本水彩
尺寸:27cm×39cm
创作年代:2017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D17411-3
材质:纸本水彩
尺寸:27cm×39cm
创作时间:2017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D1749-4
材质:纸本水彩
尺寸:27cm×39cm
创作年代:2017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D17420-1
材质:纸本水彩
尺寸:27cm×39cm
创作时间:2017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D17420
材质:纸本水彩
尺寸:27cm×39cm
创作时间:2017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D17412-1
材质:纸本水彩
尺寸:35cm×45cm
创作时间:2017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D1758-2
材质:纸本水彩
尺寸:27cm×39cm
创作年代:2017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D1759
材质:纸本水彩
尺寸:27cm×39cm
创作时间:2017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D17416-2
材质:纸本水彩
尺寸:40cm×110cm
创作时间:2017年

追寻着这条关于“山”的脉络更深入的思考,我认识到在不同的社会语境、时代背景、以及不同的文化艺术、宗教信仰以及观念意识背景下人们对山具有不同的认知,并且人们会对山赋予不同的精神文化意义。中国古代文人山水精神、东西方艺术里对山的塑造、宗教信仰赋予山的神圣性等,这是它被赋予的文化属性。它也是一座虚拟之“山”,包括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艺术、哲学等,人类所有思想以及活动都在构建这座虚拟之“山”。并且它自始至终遵循着被创造、生长、存在、消亡、坍塌、再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即时间性。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D17529-2
材质:手工纸水彩
尺寸:40cm×100cm
创作时间:2017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山居
材质:纸本水彩
尺寸:53cm×122cm
创作时间:2017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绿色的点
材质:纸本水彩
尺寸:85cm×95cm
创作年代:2018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一座由无数座山构成的山脉NO.1
材质:纸本水彩
尺寸:18cm×36cm
创作年代:2017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一座由无数座山构成的山脉NO.3
材质:纸本水彩
尺寸:128cm×260cm
创作年代:2017年

早期油画风景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缙云山三联画
材质:布面油彩
尺寸:30cm×90cm
创作时间:2017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盘山公路
材质:布面油彩
尺寸:50cm×50cm×2
创作时间:2017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山居小景
材质:布面油画
尺寸:50cm×50cm
创作时间:2017年

当我的视角再次回归到我童年记忆里的深山、以及我的工作室对面的缙云山时,我发现随着距离、光线、色彩、角度、存在状态以及人的认知程度等因素的改变,它的空间性是不断变化的,包括视觉空间性、物质空间性,它并不是一般认知里固有的“三维立体空间”。因为我的工作室离缙云山脉有一段距离,当我观看这座山脉时,它是一个二维的平面,依附在山上的一切物象变成点、线、面;当我处在更远的位置时,我观看到的这座山脉变成了一个点,即视觉一维空间,直到它消失,即视觉零维空间,这即是山这个物象的视觉空间性。回归到山本身,如果把它无限分割,从一座山脉到一座山,再到一棵树,一块石头,一粒尘土……直到分子、原子、粒子、量子等,它即变成了无限多的个体,这些被无限分割的个体构建了无限的空间与维度,最终和人类眼睛观看到的山一样最终回归到零维。从无限维度到零维,从零维到无限维度,这让我产生了更深的哲学性以及更深层次的神学思考。物质真的存在吗?无神论可信吗?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就是真实的吗?什么是抽象与具象?什么是写实与写意?这些问题似乎是过时的问题……但这却是我新的思考方向以及新的创作方向的的灵感来源。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一座山之二
材质:纸本彩墨
尺寸:27cm×69cm
创作时间:2017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红底白山
材质:宣纸、彩墨
尺寸:67cm×85cm
创作时间:2017年

由于我的创作始终以“山”为创作脉络,且和我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使得我的创作必然和传统中国山水画发生某种关系。因此,我有必要阐述一下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过去五千年,中国传统山水画始终在以某种技法描绘肉眼可看见的“山水”表象,但是在我的创作中,从早期到后期成熟作品延续的都是我思考的脉络,即:从写实性转变到写意性以及由“山”字构成的剪影式的山本身的形象,再到书写“山”字构建我的整个画面,是从关注物象表象性写实到物象内在性写实的转变。也可以说是基于现代物理科学,对传统山水精神的再解读与再审视。
两个“山”字构成“出”,山与山之间笔画相互借用以及由山字构筑成山的形象更多的是哲学思考以及对古人造字智慧的当代性回应,也是对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的符号化呈现。
这些看似碎片化的思考构成了我这个阶段“出山入山”系列作品创作的主脉络。

开幕现场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展出效果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部分展出作品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绿山D1711-2
材质:纸本彩墨
尺寸:46.5cm×81cm
创作时间:2017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黑山D18119
材质:纸本水墨
尺寸:46.5cm×81cm
创作时间:2018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橘黄色山D.1821
材质:宣纸、彩墨
尺寸:82cm×82cm
创作时间:2018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紫色山D.17114
材质:宣纸、彩墨
尺寸:46.5cm×81cm
创作时间:2017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蓝色山D.17
材质:宣纸、彩墨
尺寸:82cm×90cm
创作时间:2017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黄色山
材质:宣纸、彩墨
尺寸:66cm×81cm
创作时间:2017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蓝色山D.1711
材质:宣纸、彩墨
尺寸:81cm×81cm
创作时间:2017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青绿山水NO.1
材质:纸本水彩
尺寸:97cm×132cm
创作时间:2018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青山D17111
材质:纸本水彩
尺寸:151.4cm×151.4cm
创作时间:2018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青绿山水D.171211
材质:纸本水彩
尺寸:151.4cm×151.4cm
创作时间:2017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赤色山水D171215
材质:纸本水彩
尺寸:151.4cm×151.4cm
创作时间:2017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土黄色山D.1848
材质:布面油画
尺寸:130cm×130cm
创作时间:2018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青山绿水NO.3
材质:布面油画
尺寸:100cm×200cm
创作时间:2018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多重山水D.18518
材质:布面丙烯
尺寸:130cm×130cm
创作时间:2018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青绿山水NO.2
材质:布面油画
尺寸:150cm×150cm
创作年代:2018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入山出山
材质:布面油画
尺寸:50cm×300cm×5
创作时间:2018年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入山出山
艺术家:段金荣
创作材料:布面油画
作品尺寸:300cm×50cm×5
创作年代:2018年

(注:场景图/罗威 文字/段金荣)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注:作品可收藏)

相关文章

  • 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作品自述 早期写意水彩 作品:D1748-1材质:纸本水彩尺寸:27cm×39cm创作年代:2017 作品:D17...

  • 出山入山出山,上山下山上山

    时间、空间、物质、能量、灵魂是一体的。意识不过是通过 感知、加工、输出、停止 塑造无数闭合空间,它像人情绪发生...

  • 题修竹读经图

    入山出山懒问道,有道无道任逍遥。 但有修竹薰香茗,残书几卷胜真诰。

  • 出山-望山

    向往 木坤就读于区里的一个一般高中的重点班,一个班四十多人,如果不出意外,他们接下来的三年大部分时间会一直在那间不...

  • 出死入生!

    出死入生!(以弗所书2:1-10) 2:1 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2:2 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

  • 出死入生

    经文:哥林多后书4:10 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 11因为我们这活着的人是常为耶稣被交于...

  • 出死入生

    弗2:1/10 题目《出死入生》 一、出死入生的必要1/3 一罪中的光景 【弗2:1】你们死在...

  • 山的那一边(原创诗歌)

    山的那一边 其实还是山 自从我走出山外 这里便少有人来 山的那一边 看山不是山 自从我走出山外 你却另一张脸 山的...

  • 卜算子·生日两首

    卜算子·生日两首 (一)寄于二 红尘四十秋, 未解伤白头。 入山出山水自清, 皓月在高楼。 穷通法自有,...

  • 杨曾三十六葬法

    杨曾祖传三十六葬法 1.一葬猛虎出山饿虎出山猪形,用法为良无法即伤。能葬入山为饱虎睡虎。一根用朱砂笔军字在一块大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出死入生—入山出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zz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