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期是我最迷茫的一个阶段,其中 孤独、叛逆、懦弱、逃避这些标签在我那个时期表现的非常明显。谁的青春不迷茫,但是高中时期的学生看待这些问题能有多少可以保持端正的态度呢?在我们班中不乏和我一样在那个时期流浪在自己心灵荒原上的人,相对于他们而言我更大的不同是沉浸在那种情绪中不可自拔。在那种情绪中,我近乎没有反抗的度过了我的两年时光......
枷锁
- 喜欢沉默,老师和家长与我之间不能相互理解
- 缺爱,寄宿制的生活,对家还是有一种迷恋,感觉和父母疏远了好多
- 不会照顾自己,高中时期经常生病,个人英雄主义,但是其实很懦弱
上述问题都是小问题,但是如果小问题得不到解决,挤压在一起反应发酵,就会成为心灵的枷锁,解不开枷锁永远囚徒,等待着落日的审判。
罪行
- 反抗老师,自我放纵,放弃学习
- 沉迷游戏,喜欢和同学溜出去玩
- 被叫家长,几个朋友
不喜欢某个老师或者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反抗毫无疑问是一个简单的方式,于是上课不听课,看漫画、看鬼故事...... 但是当这些方式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呢?变本加厉也是一个简单的方式,然后呢?在其他人眼里你或许就真的变成了那个样子。但是你呢?你做了这么多错误的决定,你接下来做的决定是否是正确的呢?也许一段时间内你再也变不会原来的样子。
反抗也是需要坚持的,坚持更多的是自己和自己争斗的过程,在那段时间我看了不少的课外书,其中喜欢过的作家有三毛、安妮宝贝、今何在、海子等,其中《悟空传》是我最爱不释手的,因为在里面我看到了偏激的自己,同样也只看到偏激的自己。所以一个高中生可以很客观的看待事情吗?在这本书上我看到了苦苦坚持的自己,例如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
“我不是忘记一切,我是一无所有”
看来我是如此的偏激,偏激到可以忘记父母对我的爱意,朋友对我的关怀。当时的我就是这样在这些作家的句子里看到了一些自己的影子就视如珍宝,默默的记在本子上,记在心里,安慰当时的自己。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没有家的。你让他回去,他找不到来时的路,找不到要去的地方,就会死在某个角落里
我另一个嗜好就是和同学出去玩,特别喜欢晚上一起溜出去在周围乱逛,逛累了就去打游戏。上面话就被我奉为经典,我寄宿在学校,目前也不是没有家的吗?所以我在电脑面前和同学玩着游戏。或许有的时候也会突然想起父母对我的期待,想起明天的课,在凌晨的某个时间,把沙发放下,找个毯子盖上安静地睡去。当时我把这种感觉称为自由,现在想想感到愈发的可笑。
前几天在喜马拉雅听到了三毛的《不死鸟》这篇散文,听到她竟然对她的父母说出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的话就怎么也听不下去啦,现在想想我原来也是如此的偏激。我现在可以正确的面对我的高中时期了,但是高中时期的学生看待这些问题能有多少可以保持端正的态度呢?
最近在复习前的准备,有很多时间可以自己支配,最近打球颇多,晚上去看书,看不同类型的书,做到视野开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