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初心以求索兮,终不改而朝东
摘要
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二、温饱的解决。
三、贫困的阴影。
四、漫漫扶贫路。
五、精准扶贫。
六、提高个税起征点。
七、大道。
八、春天的寒流:返贫。
正文:
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谁是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社会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就像草原。草原的主人是谁?既不是那些食肉动物,甚至也不是那些食草动物,而是那些无边无际的小草。国家的主人,永远是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固然,他们在历史上,承载了无数的苦难,身上沾满了太多的血痕,被踩在泥里,曾经哀告无门,呼天不应,卑微的就像小草,总是扎根在土中。
可是,当春风把他们唤醒,经过雨露的滋润,只要是有泥土的地方,总能看到他们长得郁郁葱葱,一棵棵紧挨在一起,即使在悬崖,在石头缝里,也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你不禁感叹那种极强的生命力,也不禁感慨造物的情有独钟。
一个国家,一个政权,一个社会,她们的终极目标只能是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和幸福!这也是她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安泰俄斯:只要和大地母亲保持亲密的接触,他就会从地母身上汲取无穷的力量,百战百胜。后来,他的敌人赫拉克勒斯获取了他的秘密,将安泰俄斯举起,切断了他和大地母亲的联系,再也无法从母亲那里汲取力量,最后把他活活扼死在空中。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各级干部,一定要紧密联系群众。只有和群众打成一片,形成一种鱼水关系,才能接到地气,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二、温饱的解决。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上台伊始,这位伟大的设计师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洪流中。顺应历史的潮流,也为了回应人民群众心之所向,他坚定不移地,同时也是小心翼翼地推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来改造自己的国家,即: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标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标准。
十几年后,中国基本解决了温饱。关于这件事,任何语言和文字,都已经显得苍白无力;任你多么美妙的画笔去描绘,都一点也不过分。
想想我们这样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竟然能够在短短时间,基本实现温饱,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负责,更是对人民群众的一种感恩和回馈!不仅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理国能力的提升和体现!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民,第一次普遍懂得了做人的尊严。从那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群众,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和充分的自信,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三、贫困的阴影。
这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几千年来,即使是所谓的盛世,饥寒和贫困始终如影随形,笼罩在底层的普通民众身上。
因为贫困,严重制约着我们几乎所有领域的发展。到了近代,这种危机已经越来越沉重,沉甸甸压在所有中国人身上和心上。
我们虽然国土辽阔,但是资源并不丰饶;人口虽然众多,但是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南方和北方,城市和乡村,沿海和内地,经济文化的差距仍然很大,个体的差异尤其悬殊,许多家庭,根本经不起天灾人祸的冲击,极小的一件事也可以使他们重新回到贫困。
头戴着同一块天,脚踏着同一方土,同样地沐浴着党的阳光和雨露,个人的遭际却是如此的不同。贫困不能消灭,就会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就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四、漫漫扶贫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救济款资助生产的方式,和“以工代赈”等措施,对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解决贫困户燃眉之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从发展生产和商品经济入手,通过国家、集体和群众互助相结合的办法,帮助特困、贫困户发挥自身潜能,达到逐步摆脱贫困的目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国家倾注更大的人力和物力,对贫困地区实行系统的经济开发。这一次,主要是帮助他们寻找和发挥当地的优势,增强他们的自我造血功能。
民生无小事。党和国家非常及时地制订了一系列扶贫战略,打响了新世纪扶贫攻坚战!
但是,党的阳光和雨露,并没有全部落到真正的底层贫困群体身上,许多用于扶贫的专用款项,被从中途截流;许多用于救急的物资,也被从上面凌空截取;甚至,许多用于扶贫的安居工程,也被不三不四的人长期霸占!
五、精准扶贫。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呈现出急剧分化的特点:富国越富,穷国越穷。资本,科技,教育,制度,甚至文化,渐渐形成系统的力量,挤压着穷国的生存环境,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空前严峻的生存危机。
——扶贫,越来越成为一项系统的工程。
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思路和战术指导。
紧接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强调要科学地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等指示。……
……一次,笔者偶然到乡下去,曾经直言不讳地问:“某某某穷成那个样子,为什么没有他的救济款?也没有他的低保?”
有一个干部模样的说:“你不知道,某某某那人,你给他扶贫款,他还觉得很应该,理所当然的。换成别人,起码还能得一条烟。……”
就这样,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变成了一种交易,被做了人情;千辛万苦筹集的善款,被不相干的人肆意的挥霍。这不仅是道德的沦丧,更是我国初级阶段法治建设的漏洞。
大大小小的老鼠们,利用它们近水楼台的便利条件,把党的甘霖变成了冷雨和霜冻。
最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挣扎在无望的边缘;党的形象,法律的威严,无数好心人的努力,都被无情的边缘化了!
从最简单处入手:扶贫,不再是漫天的把钱撒出去,而是有针对性的浇灌;也不是一走了之,而是接受监督,公开透明;不是轻描淡写,而是一查到底,不留尾巴!一旦出错,就要追责,当事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
从最容易出入手,针对扶贫项目的举报,不再是一推了之,而是迅速受理,顺藤摸瓜,击其三寸!对鼠类的无视和放纵,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漠视和不顾!
如今,即使是最偏远的山村小学,也能吃上免费的“营养餐”;中学生也能拿到数额不菲的助学金;高考上榜的学子,也能领到国家的无息贷款;大学四年,也有覆盖面很广的助学金;毕业时,有针对学生的创业贷款……
农村低保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农村医保,正使更多的病人得到照顾,他们的后顾之忧,也正在逐步解决;针对农村妇女的创业小额贷款,也正在持续不断地发放到她们的手中……
六、提高个税起征点。
更多的中低收入群体,被纳入免税范围,他们的收入有所提高,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内需有了扩大,不但促进了社会公平,更使经济发展有了强有力的动力。
通过税收的调节,从而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经济负担;通过调节贫富之间的差距,让中低收入阶层普遍受益,使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关怀和温暖,使我们的社会环境更和谐,更阳光,更人性化。
改革开放以来,个税起征点不断提高。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越来越多的人群正在富起来,更说明党对基层民众的关注和关怀。我们已经走出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泥潭,现在和今后,党正在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益之间,积极地寻找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办法和措施。
七、大道。
只要看看这个混乱的世界,就会知道,和平和温饱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了。
两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战争并未绝迹,而是以另一种方式每天上演;更有那些以世界警察自任的国家,拿着自己的锅,去框其他国家的灶,一有不合,则推倒重来。把自己的锅,当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尺,罔顾别人的国情和现状,也不管国家被打烂以后,乱像四起,战火重燃,完全无视难民潮水一般涌向其他国家和地区,
给这些国家造成很大的冲击。
由难民潮引发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人道主义危机,已经成为欧洲国家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
由于西、北欧是发达国家,早就成为非法移民向往的地方,难民涌入以后,非法移民和难民混搅在一起,使难民潮的规模迅速扩张,引起民族主义情绪和极右排外势力抬头,加大加重了这个世界原有的乱相。
循其源头,某些大国,不得不任其责!
和这些乱像形成鲜明的对比,改革开放的中国,以她和平,发展,开放的姿态引起世界的瞩目。不但建成了自身社会的和谐,领导人民群众脱贫致富,而且推出“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随着中国经济文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这个世界的和平发展。
八、春天的寒流:返贫。
即使是很微小的事,也足以使一部分人重新回到贫困。何况,有些原本就不是小事。
古代中国,即使死一头牛,也足以让一户农民经济上破产。
国家庞大的扶贫工程,尽管已经得到上上下下的高度重视,尽管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仍然很难全面地覆盖所有的困难户。
地处偏远,交通隔绝,信息闭塞,自然环境恶劣,文化教育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家中有一人病倒,足以使一家人重新返贫,把前期已经初见成效的扶贫工作打回原处。
而且,越是偏远、贫困的地区,青年人结婚的成本往往居高不下。
丧葬的费用也呈现出畸高特点。
经济发展了,人们对未来的期许也是越来越高,不但推高了房价,也使处于婚龄阶段的青年望而却步。
动辄十几万的彩礼,几十万的县城的房子要一步到位,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普通家庭,尤其是农户家庭,提起来头皮子发麻的事。
读书,上大学,历来被视作摆脱贫困的最佳途径,可是现在,这却成了重新返贫的重要原因。
当一个学子,十几年的光阴,终于进入大学的殿堂,还没有来得及回味,就已经进入社会,拿着每月三千元的工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就十分清楚地照出了自身的现状。
尤其是,有些学子是用贷款支撑着自己的学业,毕业了,还款的问题越来越突显,越来越紧迫。让他们不能接受的是:自己大学毕业,每月所得,竟然不如老父在建筑工程队打工!
当然,也有每月四五千,甚至五六千以上的,但那是需要加班的。青年人加班好像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加班加到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呢?一年?四年?还是更多?……
这样一想,有些青年就有些气馁了。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老家。个别地方出现了所谓“三和大神”,青年一代戏称自己是“佛系青年”。
为数不少的青年人,或在网吧内蹭睡,或露宿街头;或很随意地打工几天,只求维持最低生活足矣;或游荡在大城市的街头巷尾……
他们是极易绝望的群体,他们就像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的羔羊。
没有什么比绝望更让人绝望了。
……解决贫困不能只是等、靠、要,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需要对生活的信心。磨练可以使人成熟,但总有一些人,他们走不出磨练。
他们更需要这个伟大时代伸出的援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