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作者: MAZIPAI | 来源:发表于2018-03-22 19:20 被阅读0次

    澳洲104岁的长寿者古道尔在瑞士自愿安乐死,据说无灾无病,就是不想活了,曾三次自杀未遂,跑到异国,终于了却想死的愿望。新闻未能提供更多背景资料,但就基本事件分析来看,是个典型的自杀案例,无非死者是高寿的外国人,再加上瑞士合法安乐死的因素,让人容易忽略事件的本质,反而会当成一个国外笑话,成为中国人饭后又一谈资。

    然而,终究是一件悲哀的事情。追求长生久视,历来是人类的梦想,但总是有“异类”,轻生死,尽管这也是人之权的一部分。此类故事多了,就更容易迷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之幸福是什么?

    定义(一)

    幸福的涵义如水一样无形,古往今来,争论不休,但有个基本事实是,它是被定义的。盛夏时一块冰,严冬里一炉炭火,饥饿时一个馒头,都或许会是常人幸福的一时之所在。

    农人的幸福或在于四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学子的幸福或在于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谋士的幸福或在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官家的幸福,或在于青云直上,飞黄腾达。

    修佛者之福,或在于了然究竟,自度而能度人,众生皆归净土;儒者之福,或在于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逐道者之福,或在于绝圣弃智,无为而无不为,使天下自治。

    幸福的定义可能始于人类这个物种形成之初。中国人幸福的含义,在几千年前最古老的书籍《尚书》“洪范篇”中有清晰的描述。书中用“五福”来定义生之为人的幸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我们的祖先显然崇尚简单风格,直接盖棺定论,从旁观者的客观角度来分析一个人之整体是否幸福,而不单取人生一节,冷静的抹去逝者生前所有的荣华或者潦倒。洪范五福的定义似乎可以当做一个放任四海而皆准的衡量,无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亦或平凡百姓,无一可例外。

    五福之寿,乃是福之本,生物意义上的存在是人福最基本的条件。洪范五福只讲现世,不谈来生。自古以来,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现在这个标准仍旧实用。人活一个甲子,刚好六十年,方能用“寿”来描述,否则便是“凶,短,折”。婴儿未长牙死去,谓之凶;未成年死去,称“短”;尚未婚嫁死去,叫折。

    多富为富?恐怕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贪者之心如无底洞,家中藏金亿万,仍嫌太少;知足常乐者,小康即安。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自己真正的财富,只是被自己使用出去的那部分,其它大部分,大多被五众所分享,这五众便是“王、贼、水、火、恶子”。司马迁曾说:“富无经业,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所谓风水轮流转,富不过三代,便是此义。

    几千年来,我们中国人鲜有活出的幸福超出洪范五福所规范的框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建功业时霸名满天下,江山一定,汉高祖的英雄们便逐个如鸟兽般被横死,难以善终,--此为非能“考终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所盛赞的“七十二贤”弟子之首的颜回,在礼崩乐坏的乱世清贫乐道,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三十出头英年早逝。孔圣大叹:“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此为非能寿。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主角诸葛亮,从三顾茅庐到三分天下,后半生鞠躬尽瘁,辅佐刘备和幼主,虽被推至尊位,难享富贵,终其后半生,疲于应付蜀国内忧外患,“出师未捷身先死”,缺康宁之福。

    另有一古代英豪盗跖与孔子同时代,据说“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这样一个暴匪之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竟然以寿终,且是近于上寿百岁而终,司马迁于《史记》中对此愤然问到:“这简直是什么烂七八糟!(是遵何德哉?)”盗跖之福,从洪范五福的维度考量,仅限于寿、富、康、考终命四福,缺于“悠好德”。

    在中国传统医者眼里,“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有天地而后人之生,四季变化而人方能成长。祖先把人与天地自然而然的关联起来,在与天地的关系中考察人之本质。所以中国传统医者对于人之定义总是有着温暖的热度,像早上刚刚升起的太阳,照耀着孩童的脸。人生成之后,如同一台完美运行的机器,筋骨血肉是硬件,思想文化情感是软件。外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容易导致硬件损坏,而思想文化的藩篱同样让人七情治病,--如同机器的软件出现故障。

    对于医者来说,常人之福,莫过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能达上寿最好,至于“形色相得,富贵大乐”的有福之人,可能屈指可数了。然而医者经典里还有传奇般人福之楷模,这可称之为非常人之福了。比如,上古真人,可以手中把玩天地、阴阳,长生不老(“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寿敝天地,无有终时”);中古至人比真人逊色不少,只能迎合阴阳、四时,而不能像真人那样洒脱于天地阴阳之外,即便如此,至人仍旧可以“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似乎有了顺风耳和千里眼;更为逊色一点的“非常人类”是圣人了,得小心翼翼的避开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天气不好就不出门,适当的社交活动,遵循社会主流价值观,但内心恬淡,从不怨人,“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轻松的幸福活一百岁。前面提到安乐而死的104岁澳洲人,实为形在而神散,体验不到生的乐趣,便一心向死。这可能是一个可以被重新定义而解决的医学问题,但在他的国度的现实语境里,却显然是没有答案的。

    定义(2)

    人之本质

    -----------

    关系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

    童年幸福在婴幼儿时底定,少年幸福在童年时已形成....

    父母的幸福决定孩子的幸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幸福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cz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