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时间更有价值:空闲时间就是你的未来财富(独家定制版)
张萌
24个笔记
第三章 你的私人定制版人生应该是什么样的
>> 真正的梦想是有路径的,我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这才有可能是梦想。
>> 真正的梦想必将能起到三个作用,指南针的指引作用、发动机的动力作用和安慰剂的精神恢复作用
第二节 开始私人化定制之前,先了解下规划公式
>> 什么是车日路模型?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怎么让自己这辆车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这里面的三个意象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三个核心点,分别是车、日和路。
>> 关于梦想生活的描绘,除了这三个要素之外,还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胆子一定要大一些,一定要敢想。
第三节 追问人生,设计私人化的人生蓝图
>> ,但是一定要对自己负责,因为给人生蓝图最终埋单的那个人,就是你自己。
>> 现在我们开始第一组问题——人生7问的提问:
1. 你现在的状态是否令自己满意?
2. 满意的地方和原因是什么?
3. 不满意的地方和原因是什么?
4. 你要如何改变当前的状态?
5. 你开始积累社会资本和人脉资源了吗?
6. 你在做着一种平衡的工作吗?
7. 你敢于对自己说真话、诚恳地直面真实的自己吗?
>> 人生11问,这是5年后你要成为的自己:
1. 你想做哪种类型的工作,自由的还是因循过去模式的?
2. 你期待的年收入是多少?
3. 你想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和谁是邻居?
4. 你想开什么样的车,怎样对待自己的交通时间?
5. 你想穿什么品牌的衣服?
6. 你希望别人如何看待你,如何称呼你?
7. 你想如何帮助别人?
8. 你想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吗?(注意这不是指你的学历)
9. 你希望行走到哪些地方?
10. 你怎样才能获得快乐和满足?
11. 你会成为一个平衡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人吗?
>> 目标不怕大,只要我们的路径合理,目标大一些会倒逼我们的行动,给我们带来更加强劲的动力。
第四节 三个问题完成人生蓝图的复盘和迭代
>> 我要分享给你的这个用来对人生蓝图进行自检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三个问题,分别是:
我为谁?
解决了什么问题?
提供了什么方法?
>> 这当中的内在逻辑是什么?这个逻辑就是不管我们想要过的人生是什么样的,都必须通过向社会变现来获得。所以,不管你的这个路径如何设计,都必须先满足他人的需求,这是一个铁的规矩。
>> 1. “我为谁”所指向的这些人,是真实存在的吗?
2. “我为谁”所指向的这些人,他们的群体有多大?
3. “我为谁”所指向的这些人,辐射到的群体有多大?他们的消费力能否支撑你的梦想?
4. “你为他们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刚需还是不解决也行?
5. “你要为他们解决的问题”,除你之外还有别人可以替他们解决吗?
6. 在你之前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人,过得怎么样?
7. 你为他们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属于私人定制的还是可以用模板复制的?
8. 你是方案的直接提供者还是从别人那里获取?
9. 你从别人那里获取这个方案的成本是多少?
第五节 意愿,为什么免费的人生蓝图总是动力不足
>> 所有能通过学习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哪怕很难,只要这件事是我们真正想做的,就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 最近有句话我觉得特别有道理,说大部分的员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考虑的是怎么寻找借口,找不到就跳槽。所有的老板在遇到问题之后考虑的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找不到就得跳楼。为什么他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区别那么大?那是因为他们需要为此承担的结果不一样。
>> 没错,我自己不会免费,这根本不是钱的事儿,而是钱背后的意愿问题。意愿决定了我们的动力,动力决定着一件事的成败。动力不足,哪怕是一件小事都不一定能够做好,更何况是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呢?
>> 如果是为自己负责,那就需要找到志同道合者一起做事,我们不能发放免费的午餐。
1. 让目标更加诱人
>> 1. 让目标更加诱人
为什么意愿不足呢?根本原因就是这件事对你的吸引力不够,做成这件事之后也没有真正能让你动心的效果。那么怎么办呢?在目标细化的过程当中,加入自己真正喜欢的元素。
2. 避免一个人单打独斗
>> . 避免一个人单打独斗
抱团取暖效应在意愿这件事上也同样成立。
3. 发挥监督效应
>> 3. 发挥监督效应
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在自己的朋友圈打卡?不管是健身、减肥,还是坚持每天学习,很多人都习惯在朋友圈打卡。
第六节 理性思考,对自己诚实也是需要能力的
>> 是要想完全杜绝非理性的影响也是不可能的事,而且我们的生活中也充满了各种深思熟虑后做出不理智决策的事情。
1. 观察记录法
>> 1. 观察记录法
对于自己的能力和现状做出判断,潜意识当中我们都会有意无意地进行一定程度的美化。特别是在自身的能力认知方面,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觉得自己最起码是中等偏上的水平。
>>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事实取代仅凭感觉。这个事实要靠自己的记录和观察获取,然后进行分析。在表述上一定要杜绝模糊化的词,如:好、还可以、一般、优秀,这些比较抽象的词一定不能出现在你的结果里面,而要用数字和量词来代替。
2. 给自己照镜子
>> 2. 给自己照镜子
3. 变现才是硬道理
>> 3. 变现才是硬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