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名诗分享

名诗分享

作者: 涛瑜陈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4-11-08 16:20 被阅读0次

若耶溪归兴

宋  王安石

若耶溪上踏莓苔,兴罢张帆载酒回。

汀草岸花浑不见,青山无数逐人来。

译文

在若耶溪上踏着草莓和青苔,游兴已尽,在船上饮着酒,扬帆而回。

汀草岸花飞掠而过, 看也看不清,无数青山好像追逐过来一样。

赏析

      此诗之第一句写游览,字字有意味。“若耶溪上”,说明安石不单是乘船游溪,还上岸观景。“踏莓苔”,则说明他,不仅仅是在岸边倘佯,还深人到林子里去。这种“游”法与前代许多诗人不同,诗人游兴之豪,即此可见一斑。

      诗之第二句于肯定中寓含否定。“兴罢”似乎是游兴已尽,然而游兴已尽之人,多是安卧船中闭目休息,或者静思默想构撰诗章,哪里还有“归兴”?何况还要“载酒回”一还要在船上饮酒赏景。这就分明是暗示游兴未尽。来时大约是逆水而上慢慢欣赏,归时则扯满风帆,顺水顺风快速向下,来一个“快览”。就诗歌结构而言,此句为“转”。而一般绝句诗是一句“起”,二句“承”,三句“转”,四句“合”。二句便“转”,没有大笔力和深厚的功夫,是不敢走此险径的。

      第三句又含有多层意义。岸上的鲜花和水边小洲上的青草简直都看不见了,这可能是因船行太快,使视线模糊;也可能是因视线全集中于青山,而忽略了它们。显然是来游时已细细欣赏过了,现在回去时要专注于来时所游赏不到的景色,这就是快速移动的青山。

      第四句诗人写“错觉”也与常人不同,一般人是写青山飞速向后旋转,而此处却是说无数青山追逐人而来。这又说明安石注目的是远山而不是近岭。若为近岭则是快速向后,远山则相反是跟着人追一诗人欣欣然享受着船行如箭所得之美感,而忘乎一切。

      此诗语言淳朴,手法老到,含义丰富,诗昧隽永。诗人他不写出游,而写归兴——归途之兴致,十分新颖。整个诗篇在动态中进行,读者也在动感中获得审美享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诗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ifj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