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信论8

作者: 露电梦幻泡影 | 来源:发表于2017-01-04 13:37 被阅读0次

2016-11-21 23:08:40

原文地址:blog.sina.com.cn/s/blog_65ee7ba50102zm42.html

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梨耶识。此识有二种义,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云何为二?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

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何以故?本觉义者,对始觉义说。以始觉者,即同本觉。始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不觉心源故,非究竟觉。此义云何?

如凡夫人,觉知前念起恶故,能止后念令其不起。虽复名觉,即是不觉故。如二乘观智,初发意菩萨等,觉于念异,念无异相。以舍粗分别执著相故,名相似觉。如法身菩萨等,觉于念住,念无住相。以离分别粗念相故,名随分觉。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

略释。

华严宗的祖师讲过,学道先须细识心,细中之细最难明,个中寻到无寻处,始信凡心是佛心。

成佛,真的很容易,无非就是把粗的妄心转成细的禅定心,一步一步,越来越细,穷究到最后,无一念可得,真如妙心朗然显现,大光明普照法界一切尘尘刹刹。

从粗到细,从细到无,这就是一个做功夫磨心性的过程了。

最粗的,就是物质世界了,布施所摄。布施修久了,能摄持一切内外色法,金刚无死身,星辰大海无尽财富无尽科技,都是为布施所摄。

然后持戒,持戒要比布施仔细十倍。因为持戒涉及到内明和心识,肉身与心识的沟通修持。

布施也有大小之分,初地菩萨只能布施一个银河系,八地菩萨可以布施无量的星系,心量越大,禅定心就越细。

布施修到无量无边的时候,就成佛了。

心无初相,就是找不到一念生起之初的地方,无一念可得,六识七识都摄归八识,八识亦销融于大法界中。

如六祖所云,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人的心念,一弹指,一秒钟,很短的时间内,念头如瀑布,一秒钟有几十万个念头流过,自己都无法察觉。

《仁王般若经》上曰:“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刹那,为九百生灭。”

只有勤修六波罗密,证入甚深禅定,才能看到自己心念的生灭瀑流。一生一灭,到不生不灭,到穷尽一念初生之缘起。成佛如此而已。

阿罗汉虽入灭尽定,然有极微细心识流注,自心无法察觉,只能入定八万大劫。

只有成佛,才能穷尽心念心识之缘起,永断一切微细心念,入金刚无漏大寂灭解脱。

有心念,就无智慧。

佛陀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解脱,无量的禅定神通快乐,无念而已。

相关文章

  • 起信论8

    2016-11-21 23:08:40 原文地址:blog.sina.com.cn/s/blog_65ee7ba5...

  • 起信论11

    2017-03-31 00:50 原文地址 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云何为四? 一者、如实...

  • 起信论2

    2016-11-07 23:49:44 原文地址:blog.sina.com.cn/s/blog_65ee7ba5...

  • 起信论6

    2016-11-18 17:36:43 原文地址:起信论6_yc791022_新浪博客 已说立义分,次说解释分。解...

  • 起信论5

    2016-11-09 13:59:33 原文地址:blog.sina.com.cn/s/blog_65ee7ba5...

  • 起信论7

    2016-11-21 05:20:11 原文地址:起信论7_yc791022_新浪博客 复次,此真如者,依言说分别...

  • 起信论3

    2016-11-08 11:50:15 原文地址:起信论3_yc791022_新浪博客 论曰:有法能起摩诃衍信根,...

  • 起信论4

    2016-11-08 19:02:49 原文地址:blog.sina.com.cn/s/blog_65ee7ba5...

  • 起信论9

    2016-11-23 20:47:03 原文地址:blog.sina.com.cn/s/blog_65ee7ba5...

  • 《大乘起信论》(节录)

    《大乘起信论》(节录) 马鸣菩萨造梁天竺三藏法师真谛译 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此义云何?以一切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起信论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mo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