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成长励志
第十四回:拈来三春景,绘幅百鸟图

第十四回:拈来三春景,绘幅百鸟图

作者: 上官绘本 | 来源:发表于2019-03-09 14:12 被阅读20次

    时间:2019年3月9日

    作者:上官绘本

    地点:上海集羽楼

    此图来自梅若老师课徒稿

    过完三八节的第二天,大家又回归到学习状态上来。

    今天老师似乎没有按照逍遥师兄所拟的课表来。来这里的同学大都是五湖四海。有的来了三四次了,就比如李飞、泉儿、魏晋弟子等;其余大部分是新来的学员。也有的学过花鸟画的,比如炎冰、文武清清、雅韵诗画;也有没学过花鸟画的,比如我、林丽、韩红侠、兰若、刘金波等。还有一个中途离开的同学叫三江樵者(姚连桥),他是学过多年的国画了。当然,逍遥师兄则是大学就开始学国画了。另外还有走读的同学,多数就不了解了。目前就只认识金金,金金年纪不大,约莫20来岁的样子,好像是断断续续的画了几年。

    所以这么一来,花鸟画花鸟画,那么鸟的画法是要详细讲解的了。

    不过,我们每次上课均是上午十点~十二点,当然也有下午上课的。不过要看老师具体的时间,因为老师同时还外出讲课。比如去东华大学就是每周都必去的了。但是每周不定时的休息两天,于是大家就可以随心所欲画画了,当然,也可以出去玩。

    我们上课的时间是两小时中,有一个小时是分享学习心得,另一小时就是作示范。当然,这一日也不例外,今天的主要内容就是画鸟,不过老师并不是具体的画某一种鸟,而是从认识鸟开始。

    只听得老师说来一句:我呢!曾今出过一本书,画花鸟的书,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估计现在也没有了。班长听得认真,然后接过来就是一句:上官,你不是买了一套吗?拿来看看。我愣了一下,然后转身往画案上找书去了。当我拿着本梅若老师所著的《中国画入门·鸟雀》再一次返回到课堂的时候,老师不由分说,就是这本。然后这一天的新课就从这里开始了。

    老师先从鸟的结构讲起,比如什么鸟的体形结构特点,比如鸟的骨骼、头骨、流线型的头骨、可伸缩的鸟头外形的几条线。就比如顶线、眉线、过眼线、颊线、腮线和喉线;又比如羽毛又分翼羽、复羽、尾下复羽、飞羽、还有背上的羽毛叫翕。各种鸟类有不同的嘴型,一般细的嘴大多以昆虫为食,半宽的嘴是以小种子和粟米为主食,而燕子是飞行捕食,不靠嘴啄,所以短而宽。鹦鹉的嘴宽大是因为要食坚果。鹰类的嘴尖而宽是为了撕碎猎物,鸭子就是扁平的嘴。说完这个,泉儿在后面接着补充一句,这都是生活的需要。老师也不回驳,接着抬高声音又接着说了这么一句:也可以造一个鸟。他不说还好,一说造鸟,我这思绪就不知道飞哪儿去了。然后等我回过神来的时候就冒出一句:嗯?老师您刚才说用什么捏一个鸟呢?然后,大家异口同声来了一句:橡皮泥!泉儿还笑吟吟的调侃一句,那又是另一个专业了,雕塑!于是,课堂上一阵笑声。再后来,班长来了一句,不知道鸟多大怎么办?老师接着回道,所以要观察嘛!

    再接下来就是作范画,老师先是画了一幅麻雀,麻雀动态丰富。接着画了一幅八哥,不过这一次是从脚开始画。一时竟然发现各种鸟的脚颜色还有所不同。然后接着老师又画了一幅红嘴蓝鹊图,再然后就是画了一幅不知名的山鸟。画着画着老师便为鸟儿申辩起来,然后还念叨一句“不要问我从哪里来”。老师说这话的时候分明是很淘气的样子。于是我眼前又出现老师用橡皮泥造鸟的情形来。

    这一日,我竟然跑到老师跟前站着,仔细观察老师用墨调墨和用水的方法来。一时发现,老师把调墨、用水、用墨讲解得非常详细。看着看着,我竟然得出这么一结论:调色、用墨、用水得从写意花鸟画入门。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

    当课程接近尾声的时候,我竟然思来老师的《百鸟长卷图》,然后从画案上开始翻阅起来。脑子一时冒出这么一问题,百鸟?一百种鸟?结果翻开书,大部分鸟都不认识呢!于是找来逍遥师兄给予标注,有的鸟的名字简直是闻所未闻。就比如戴寿鸟、绣眼、文鸟、四色鸟、芙蓉鸟等。逍遥师兄一边标注一边调侃,上官,我的标注费呢?我回了一句,好说!但目不转睛的还是看着鸟。不过,还真有叫不出名的,一时我又想到关于老师说过“造鸟”的事来了。然后来了这么一句,还真造鸟吗?而师兄则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没准心想,这上官就是个问题人,哪来这么多问题呢?然后仿佛听到另外一人替我答来这么一句:但凡入得心而又不明白的,就是十二分好奇呢!

    后来师兄干脆打开手机百度,然后教我找到百度相机,拍一张然后搜索加以识别,我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只知道微信里“识花君”可以辨别各种花卉、中草药和树木什么的,还有QQ那个扫一扫好像还可以识别人民币什么的呢!真没想到这还可以识别鸟儿。问题是这分明是画的呀!师兄听我这么一说,接着补充道:老师画是小写意,间于工笔和大写意之间。所以识别是没有问题的了!实在无法辨别的,你搜出来找相似的再加以辨别或再来问我。我“嗯”了一声,然后自个儿琢磨去喽!

    记得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最直接的学习方法就是向人学习。简直说得太对了!

    再后来又翻出梅若老师所著的《百花百卉》,然后再对比《百鸟长卷》。到底有哪百种鸟?到底是哪百种花呢?嗨!还种花呢!等等吧!等鸟儿弄明白了再说。这一天,关于鸟儿的事就成了研究的对象了。

    此时正值春天,看着花看着鸟然后看着看着渐渐沉醉在自己幻想的一幅滑稽的场景里,在大自然中,浮现出这么一个人:

    种着各种花,养着各种鸟。

    一日出了门,来了个强盗。

    吟到这儿我放声笑个不停。嗨!都是时晴堂打油练韵练的,最近作诗填词越来越不像话了。就是这神经就哪儿不对,脑子里满是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好像比任何事情都开心。不过像我这样的学习方法参加高考可就糟糕了。全不在正常人的思维道道上,记得插画老师说了,上官,你就适合搞研究。其实这事众人不知,我亦不说,谁人知晓的不是。

    话说,这一日,老师的书似乎卖得是奇特的好。当然,这与我没有任何关系,书上的内容,本来就是老师思想的延伸物。

    当脑子就这么游离了一会的时候,这时兰若正好过来,见我开心成这样,然后对我说,我也买一套先寄回家。结果我立即反驳,不好,回去你又蒙了,这书逐本看去,不懂的正好问问老师或是师兄师姐们。就比如这一百种鸟都有哪些?一百种花都有哪些?梅兰竹菊万一老师只讲解梅兰画法,那竹菊呢?还有就是你不了解书里的内容,回去也未必有多用心。这不正好请教老师或师兄师姐呢?自个琢磨太漫长了。学习分三种,一种靠老师;一种靠环境;第三才是自己。讲完了这句,我在心里嘀咕一句,这家伙也太能说了。于是开始发呆起来。兰若愣了一下,我则笑个不停。

    这一日大家都非常认真,下午时分,逍遥画山水、李飞画鱼、炎冰、清清姐姐则画团扇花鸟、我画牡丹、兰若练习银杏、泉儿画鸡冠花、魏晋弟子画各种鸟儿、林旭画了一幅“果熟来禽图。果呢!是石榴,鸟儿嘛!是无名鸟了。

    临到晚上的时候我把一本鸟雀入门书放在床上,睡觉前再一次翻阅起来,然后翻到“画鸟全诀”处开始吟诵起来:

    画鸟全诀

    须识鸟全身,由来本卵生,

    卵形添首尾,翅足渐相增。

    飞扬势在翅,舒翮捷且轻,

    仰首须开口,似闻枝上声。

    歇枝在安足,稳踏静不惊,

    欲飞先动尾,尾动便高升。

    得其开展势,跳枝如不停,

    此为全身诀,能兼众鸟形。

    更有点睛法,尤能传其神,

    饮者如欲下,食者如欲争。

    怒者如欲斗,喜者如欲鸣,

    双栖与上下,须得顾盼情。

    亦如人写肖,全在点双睛,

    点睛贵得法,形采即如真。

    微妙各有理,方足传古今。

    读完一遍,继续往后翻,只见又是一首《画宿鸟诀》,原文如下:

    画宿鸟诀

    凡鸟之各状,飞鸣与饮啄,

    此则人所知,但未知其宿。

    枝头安宿鸟,必须暝其目,

    其目下掩上,禽之异乎畜。

    嘴插入翼中,毛腹藏双足,

    因稽宿鸟情,证之古谚语。

    鸡宿必上距,鸭宿必下嘴,

    下嘴咮插翼,上距缩一腿。

    虽言鸡鸭性,亦具众禽理,

    作画当所知,一切类此推。

    读完一遍眼前竟然浮现一幅鸟儿打瞌睡的图来,也忘记是谁画的了。

    再看下面这首,鸟儿这腿还有这么多讲究,一时我也愣了。原文如下:

    画鸟须分两种腿短长诀

    画鸟分二种,山禽与水禽,

    山禽尾必长,高飞羽翮轻。

    水禽尾自短,入水堪浮沉,

    须各得其性,方可图其形。

    尾长必嘴短,善鸣易高举,

    尾短嘴必长,鱼虾搜水底。

    鹤鹭则腿长,鸥凫亦短腿,

    虽俱属水禽,亦须分别此。

    山禽处林木,毛羽俱五色,

    鸾凤与锦鸡,辉灿铺丹碧。

    水禽浴澄波,其体多清洁,

    鸟雁色同苍,鸥鹭色共白。

    惟有双鸳鸯,形须分雌雄,

    雄者具五色,雌与野鹜同。

    翠乌名光彩,羽毛皆青葱,

    翠色带青紫,嘴爪丹砂红,

    羡此一禽色, 独冠水鸟中。

    看到这儿真有些困了,随后又翻开书的目录一边标种类,一边念叨:翠鸟、冠山雀、绶带、麻雀、绣眼、戴胜鸟、大山雀、画眉、乌鸫、喜鹊、白头翁、八哥、腊嘴、相思鸟……相思鸟?相思鸟!数完了然后侧身把书放在枕边,睡觉喽!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初稿,修订中。

    如是交流学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诗人VS艺术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十四回:拈来三春景,绘幅百鸟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ms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