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是基于教室的情况深入调查(包括学习的时间、学生的看法、课堂活动、教室气氛等)后得出的结论。虽然说美国学校的情况与中国学校的情况还是有所不同,但很多结论对我们还是有非常大的启发的。
1、课堂的主要组织形式是通常被教师视为整体的一组活动,而课堂中感到大多数活动要受到条件的限制,因此,必要的维护课堂的秩序是必要的。美国学校一般每个班级在20-30人之间,而中国现在学校的班级人数多在50人左右,故此,突出教师的权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更必要。
2、学生都是在班级环境下独立的学习并取得进步。但这些进步主要是对个体的成就肯定或整体的成绩表现而言,而对全班合作的肯定很少。
3、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从而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活动的统治地位。因此,学生直接学习或主动与教师互动机会就会比较少。
4、课堂既不是一个很积极也不是一个很消极的场所,由于场域和学习任务的限制,一般个体的热情、欢乐和愤怒都会受到抑制。
5、学校的教育活动有着惊人的相似,除艺术、体育和实践类活动外,学生几乎没有动手的活动,这是因为学术性课程都主要是以动脑为主的。中学这个特点尤其突出。
6、多数学生似乎都被动的满意课堂生活。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往往是与身体运动有关的,但他们却很少参加。他们喜欢的学科一般是绘画、制作、运动和相互合作的活动,这些学科被认为是最容易也是最不重要的。但学校方面往往不太重视,因为这不是大学录取的科目。
7、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学生没有时间上完课或不明白老师让他们做的事情。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或困难没有得到过老师足够的帮助,从而造成一些严重问题的学生而辍学。
学校肩负使知识人性化的责任,因此,需要思考如何组织和传授,才能使学生都获得知识和智慧。由于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教师能力的差异都导致了学校在传授知识中的作用。因此,作者强调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以便使教师能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效的利用学生的在校时间,而不是靠延长教学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特别对于学术性课程,应该让课程内容从抽象到具体,并积极让学生进行归纳提炼是有效的方法。因此,让教师积极评估自己的课堂从而明白问题所在,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就是校长和教师的重要工作,而这,也正是中国教育的长处:教研组建设和校本研修机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