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墨海
先秦文学‖我品《诗经·国风》之《邶风·柏舟》

先秦文学‖我品《诗经·国风》之《邶风·柏舟》

作者: 心中的星月 | 来源:发表于2024-03-10 16:44 被阅读0次
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柏舟》是《邶风》中的第一首诗歌。邶(音贝),周代诸侯国名,《邶风》是邶国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歌总集。如果我们要想更加深入地学习了解《邶风》,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邶国。

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伐纣灭商,西周政权建立,为了安置殷商遗民,将商畿之地分为邶、鄘、卫三地,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今安阳),称邶国。因殷地庶民顽民被纣化日久,未可以建诸侯,乃使管叔(东卫管叔鲜)、蔡叔(南鄘蔡叔度)、霍叔(北邶霍叔处)引而教之的同时并监视武庚,史称三监。

周武王去世后,其子周成王继位(年幼),其叔周公旦摄政。因管叔、蔡叔等人素与周公旦不和,再加上商的几个属国纷纷游说武庚举事。于是,西元前1024年,武庚联合了管、蔡二叔以及商的属国奄、徐、楚等十几个国家一同向西进军,反周阵营声势浩大,但叛乱不久就被镇压。西元前1022年,周公杀武庚,灭东方50国;管叔鲜被杀,将蔡叔放逐,霍叔被废为庶人。把微子(纣王兄)封于殷地,以代殷后,爵为宋公,以后为宋国,都于商丘。邶国仅历武庚一代而终结,是周初封国中寿命最短的方国。

然而关于邶国与武庚的下场,文献还有另外一种记载,如《逸周书·作洛》云“王子禄父北奔”。“王子禄父”即武庚的生时之名。学者魏建震认为“王子禄父北奔”的地点是涞水流域,即邶国随之北迁,此邶国何时灭亡,史料不详。另一说《诗经·大雅·韩奕》有“奄有北国”句。许多学者解释此“北国”即“邶国”。这样看来邶国是为韩国所灭。韩国的始封,有的说是西周初年,有的说是周宣王时期,则邶国被灭应在西周时期。

以上就是邶国的历史,可见邶国是一个多难的国家,始于灭亡,终究也走向了灭亡。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柏舟》。

通读整首诗歌后,不禁会受到诗歌中“隐忧”的感染,有种欲哭无泪的悲凉。全诗共分五章,我们先来聊聊第一章。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作者是把当时的心境比喻成在水中上下颠簸的小船,随波逐流而不得安宁。

译文为:我此时的心情就像这水中随波荡漾的小船,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心中将要满溢的忧愁总使我难已入眠。不是没有酒来借酒消愁,也不是不能去游山玩水来缓解苦闷。

从第一章可以看出作者是很理性的,深知“酒”与“游”只能暂时隐退愁苦的滋味,一旦清醒或返回,曾经所困扰他的问题根本没有得到丝毫的解决。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他如此为难又找不到脱离痛苦的出口呢?这就引起了下文所给我们呈现的内容。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第二章和第三章在文法上非常相似,从感情上也都是由第一章引发而更加有情绪的申诉。就像是即将到来的海浪,将情感推向高潮。

我的心并不是一面铜镜,美好的和邪恶的都能够容下。我虽有兄弟,却不可以依靠。当我上门求诉衷肠以获安慰时,却不料正遇上他大发雷霆之刻。

我的心也不像一块石头,任由把玩地从一边滚到另一边。我的心也不像一张软席,任由别人胡乱地翻卷。我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就像我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相貌一样,不能够改变。

从第二、三章我们能够理解作者(或是诗中主人公)为什么郁郁寡欢了。本想找个人说说自己的想法,却遇上他不开心发怒的场面,就算是不开心,如果有朋友(兄弟)前来也应好好招待,问其来由,为其解忧,可见作者真正伤怀的是没有遇到一个好的知已,也可引申为好的领导,肯听他心中的见解。所以作者很失望又不想为了名利而改变自己的初衷,才有了自己非鉴、非石、非席的辩说。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我们先来了解第五、六章的本意:

我心中已布满了忧愁,常常被一些小人陷害造谣。遭受到的痛苦如此之多,受到的侮辱也不少。当我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所遭受的一切,我的心就像被千万次狠狠地捶打一样。

日月星辰,每天都在更迭交替,偶尔也会发出暗淡的光,我心中的忧愁就像是无法洗干净的衣服。当我再次静下心来时,只恨自己不能展翅高飞。

可见第五段正是第三、四段推起的高潮。最后两段主人公细数着自己的遭遇,再联想到天上的日月星辰也有微暗的时刻,自我安慰地接受着自己生不逢时的境遇,只可惜自己没有一双翅膀随意地展翅飞翔,落到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

全诗通过主人公对兄弟、群小以及社会现状的无奈,也真实地反应出了邶国当时很多文人志士怀才不遇,受人陷害,报国无门的愁闷窘境。

其实对本诗的解析还有些争议,还有一说认为此诗是一首描写女子与夫家不和的自伤之情。但我还是坚持此诗想表达的是男子怨而不怒的无奈之举。正如题目所示,柏舟是用柏木做的小船。而柏树四季常青,有高洁坚贞,不屈不挠之寓意,这不正如男子非鉴、非石之坚定思想吗?

棣棣(dài dài):雍容娴雅貌;一说丰富盛多的样子。觏(gòu):同“遘”,遭逢,遭受。闵(mǐn):痛,指患难。寤:交互;一说通“啎”,逆,相逢的意思。辟(pì):通“擗”,捶胸。摽(biào):捶,打。

相关文章

  • 《洗澡》前后的众生相

    一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诗经·国风·邶风·谷风》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沧...

  • 人生悲愤时候,擦干泪继续走|走近诗经11:《邶风·柏舟》

    人生悲愤时候,擦干泪继续走|走近诗经11:《邶风·柏舟》 《国风·邶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九篇,为邶地...

  • 今日早安语·26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 我的解读: 这句话来自《诗经•国风•邶风•柏舟》,大...

  •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泛彼柏(bǎi)舟,亦泛其流。耿(gěng)耿不寐(mèi),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áo)以游。 柏木船儿荡悠...

  • 庄姜:中国的第一个美女诗人

    在《诗经•国风•邶风》里,前五首是《柏舟》、《绿衣》、《燕燕》、《日月》、《终风》。 这五首诗,在看介绍时,都与“...

  • 诗三百27

    《诗经•国风•邶风》19篇 《柏舟》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

  • 【读书】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

  • 《诗经》中的思念与不舍……

    一起读《诗经》――风*邶风*柏舟*绿衣*燕燕 《诗经》第26首――《柏舟》,我喜欢这样的句子: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 《国风》之《邶风》《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薄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先秦文学‖我品《诗经·国风》之《邶风·柏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pu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