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037855/a396053adf0ad46a.jpg)
文 / 东君
蒙丹,一个叛逆的不良少年中的不良少年,现实的坏学生都可以在他身上找到影射。
似乎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不服从管教调皮捣蛋的坏孩子――蒙丹们,学生害怕,老师头疼,父母失望。
而蒙丹们却乐此不疲,同学越是害怕,他们越是喜欢欺负,老师越是头疼,他们越是要老师头疼,父母越是失望,他们越是让父母失望。
他人的畏惧,失望,放弃,换的他们自己的快感,成就,渴血。
很早就想《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了,但一直迟迟未看。不是没有时间,也不是没有热情,或许是需要一个契机。
某天上午,偶然间读到一篇文章,涉及到了一点关于老师的观点,这天下午,又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冥冥之中,契机完成了。
文章的内容与电影的主题,既不冲突,也无关联。一文章中提到,我们不要随意听从长辈、老师的意见,要有自己的判断,人生才可以少走些弯路。
而电影讲述了一个老师人生中的一小段经历,温馨感人。但文章的主题与电影的主题放在一起看时,就变得很可怕。
在那片文章里,我看到的是,似乎人们已经达成了共识,就连老师们自己也承认,班里最优秀的一群人很少会去做老师,只有班里中下游的学生才会去考师范类院校,走上教师的职位。
而这样一群平庸的人,没有实实在在的辉煌经历,只会纸上谈兵,却充当着人生指路人的角色,未免太可笑。人们开始叫醒一群还在迷糊的人,快点醒醒吧,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引领我们进步的都是一群无能之辈。
喊话的人,往往是已经走上人生巅峰,或者正在往人生巅峰的路上,他们用自己的光鲜的成绩,告诉世人,要向往上走,就要学会否定。
道理说的非常的对,事实也是如此,连老师自己都承认,自己一点也不优秀,我们没有办法反驳。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是关于一个尝试过各种事情却都以失败而告终的中年男人,进入一所集齐问题儿童的男子寄宿学校作学监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失败的中年男人成为了一群弱者的救世主,启蒙了一个未来的音乐家,却并不以此为荣。
寄宿学校名为“池塘之底”,校长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自己的名声,一味的体罚学生,实行高压政策,孩子们苦不堪言。孩子们越是被压制,越是叛逆,越是喜欢恶作剧,喜欢做坏事。善良的马桑大叔,就是被一个孩子的恶作剧,差一点伤到眼镜。
“池塘之底”,孩子们都是池塘底下的泥沼,晦暗,恶臭。
失败的中年学监马修,为了了解他的学生们,要求孩子们在卡片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年龄,还有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
孩子们非常认真,梦想各样,两个消防员,三个牛仔,一个训虎员,四个亡命徒,两个间谍,一个拿破仑的将军,没有一个孩子想要当学监。看到这里,我为老师这个行业感到悲伤。
住在池塘之底,渴望池塘之上的青天。这是一群有志向的孩子,或者说,这是一群倍受煎熬的孩子。
随着故事的进展,蒙丹出现了,这个让人害怕,也让人怜惜的孩子,很快因为打架被关禁闭了,一个月,这一个月里,马修的合唱团一派和谐。
蒙丹的禁闭结束之后,很快又陷入另一个麻烦,因为偷盗了学校的十万法郎并且逃逸,受到校长的毒打,因为拒不承认偷盗,拒不说出钱藏之地,被送入监狱。蒙丹离开前的那个眼神,那个神秘又危险的笑,让人心中一抖。
事实证明蒙丹不是小偷,而校长的话,让每一个人心冷,“即使蒙丹没干这事,他迟早也是要犯事的,对于这种人,无药可救。”
两个截然不同的为师态度,一个是无可奈何的认命,把孩子当成罪犯一样看守和报复的聪明的校长,另一个是做了一切尝试都归于失败,人生进入寒冬,仍然想要尝试和改变的小小学监督。
这锅鸡汤,到这里,炖的可谓十分香浓。
校长一定是被批判的,学监马修一定是被尊崇的,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善良,智慧,用一种柔和的方式,在满是淤泥的池塘之地,种上莲花,他启蒙了另一个伟大的音乐家,扶养孤儿,不为名利,默默的尽他微薄之力。
然而我的标题是,十年前敬他如父,十年后齐弃之如骨,标题的意义到这里才开始。
文章内容与电影情节都有一个初步映像,在这里,我要提出我的两点反驳:1,老师都不聪明,所以他们的意见没必要听。2,学生成才之后,九成会做的事是,踩老师。
我们的老师都不太聪明,不够优秀。
是啊,老师的确都不太优秀。那么,有没有优秀的老师呢,像电影中的克雷芒马修一样,是个伟大的音乐家,同时有同情心,善良,懂得如何与孩子们沟通,又淡泊名利,多好的老师啊。
有没有这样的老师呢,当然有。在哪里,在名校,在小说里,在电影里。世界上《放牛班的春天》很少, 更多的其实是《少年班》。
一个失败的音乐家,因为时运不齐,沦落到一个破旧不堪的乡下做学监的地步,却仍然心存希望和善念,为了孩子,培育孩子。一个有留德背景的聪明老师,因为自己的梦想没有实现,期待学生能够帮他实现,欺瞒狡猾,为了自己,培育孩子。
两位老师,都有野心,只是偏重不同,结果也大不相同。
心中有孩子,才愿意为孩子付出,这是老师的第一个不够优秀的地方。
一个人被远方糊住眼,就看不清近处的风景。人们总是容易被身边人的缺点迷惑,以为那就是ta的全部。远方的那些人,因为离得远,我们只能看得见闪闪发光的那一面,以为那就是ta的全部。
中国首富王健林最有资格教育自己的儿子王思聪,但王思聪却不屑。我们这些看客却说王思聪身在福中不知福,恨不能代替王思聪,每天被王健林教育。这就是里的近的人不满,里的远的人羡慕。
所以,要想被聪明有智慧的老师教育,要么换学校,要么穿越,要么自己该换自己评价别人的方法。
老师这个职业,或许也只有班里成绩中下游的学生才能做得好。因为很多聪明人最后都变成了哈珊校长。聪明人都知道自己聪明,所以有野心。当野心实现不了时,才被迫选择当老师,而且当了老师,也把老师当成一块跳板,敛财集权的工具。一个又一个的熊孩子蒙丹们被聪明的老师放弃,走上不归之路,因为更多的聪明人懂得断舍离,懂得放弃,懂得选择,拯救蒙丹就是一个比较蠢得选择。
而成绩中下游的学生,不意味着ta蠢,ta只是学习上能力没那么强,但当老师的素质,他们是最有的,因为这部分人更加勤奋好学,坚韧不拔,更有耐心,恒心,愿意付出,更多的聪明人往往因为聪明而懈怠。
聪明人不一定适合当老师,而不聪明的人反而适合,这是老师第二个不够优秀的地方。
很多时候,我们的意见来源无外乎两处,父母亲戚,老师。老师的意见不值得听取,因为他们是一群资质平庸的人,因为他们自己都不清楚内部规则,凭什么还要给出意见。
如果我是老师,我会揪着我的学生的耳朵对他吼,特么的老子为了你们浪费了多少时间,死了多少脑细胞,你们一个个蠢货糊涂蛋,让你们过的省心一点,你们说耽误了你们的前程,让你们努力一点,又说浪费了青春,老师为你操碎了心,到头来还要被骂太平庸无能。你懂这么多,自己做自己的老师啊,还来问什么问,神经病啊。
一个傻子,贴了十年的膜,也能买一辆三轮车,摆脱人力和敞篷,何况老师能当上老师,也是经过高考和大学的筛选的,在一个不是老师的位置做十年,工资少也要过八千。
每一个老师都不平庸,而是我们懂得更多了,我们眼中的他们在原地踏步。
他们放弃了成长的机会,放弃了与精英为伍的机会,选择了一个90%的时间都在原地踏步的职位,选择变成弱智,去把一群傻叉培育成智者,这群傻叉懂的更多了之后,反过来嘲笑正在教傻叉的弱智们。
在人生的重要时刻,老师给学生提意见,是个苦差事,学生过的好,老师没酬劳,没功劳,学生过的不好,老师要背锅,有罪过,老师拒绝给学生意见,错更大,特么还是老师吗,学生的重要时刻,作为老师连个意见都给不出,当什么老师,辞职算了。
老师这个职业,待遇近几年才上涨了一些,不是因为老师的水平上升了,而是因为越来越少的人不愿意了。老师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职业。
老师,尤其是初中高中的班主任老师,几乎要一整天都陪着学生,ta把时间都给了你,你却在责备他为什么不更优秀一点,为什么那么平庸。
聪明人自己不愿意奉献付出,不愿意选择一份收入不高工作辛苦的职业,却在批评那些愿意将自己燃烧照亮孩子的路的庸人。
认为老师的意见不值得听,除了老师资质平庸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老师总是以自己的认知,自己的经验来得出答案,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给出错误的指导意见。
对于这一点,我也是震惊了。老师是你妈还是你爸呀,全班50个学生,每个学生都要给出一个意见,这和意见还必须不与时代脱节,保证实效性可行性,干脆说的直白一点,要老师做一份关于ta给出的选择意见的完整提案报告算了。真的不懂到底是谁的人生,在决定采纳老师的意见之前,自己不需要多方搜集资料和意见,找出自己的兴趣点吗,直接选用老师的意见,为什么不拜托老师连自己的人生也一起过了。
所以,老师的意见不值得不重要甚至有误导,自己才用了,却得出不好的结果,不应该只批评老师,更应该批评自己。
信息时代,最应该做的事情上掌握信息,分析利弊,而不是简单的听取意见。
老师对于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也说的头头是道,学生很容易信服,但学生实际经历过后发现,远没有老师说的美好,感觉自己被骗了。
只想说,每一个意见都要老师有切实的经历之后再去告诉你,要你干嘛呢,老师每一件事都去经历,为什么还要教书呢,还有时间教学吗,请问?如果发现老师给出的意见不靠谱,却没有即时止损,一错到底,也还要怪罪老师吗?
老师没有深刻体会学生的要求,给出完整的意见报表,老师没有真实有效的经历就给出意见,造成不好的结果,这是老师不够优秀的第三个方面。
所以,得出的结果是,老师很平庸,老师的意见不值得听取。
第二点,学生成才之后九成会做的事是,踩老师。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俄狄浦斯,小时候心里的那个人,长大后都被自己杀死。
典型的俄狄浦斯啊,要证明自己的强大,首先是杀死自己的父亲,曾经的老师。
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有一个崇拜的老师。长大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踩死那个曾经批评过ta的老师,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成长。
我们活了25年,至少有20年的时间是与老师一起度过的,ta们在自己的生命中所占的分量,不亚于未来的伴侣。
为了摆脱原来的观点,习惯,思维模式,以及为自己的某些不愿承认的,父母不愿承认的事情,找一个背锅侠。
我们吃了一个陌生女人的奶水,度过了一段漫长煎熬而又关键的时期,成年之后,回忆起那个女人,不是感谢她的奶水喂饱我,而是,为什么她的奶水总有一股子馊味,是不是经常不洗澡,难怪我生了好几次病呢,原来是因为她太不讲卫生。
曾经的尊敬,现在只剩下厌恶了。
说真的,我对我的某些老师一点也不感谢,因为他的某些行为让我不喜,甚至发生过摩擦,可是我要感谢他愿意成为一个老师,甚至他其实是一个负责人有能力的老师。
所以,很多人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能否在老师千面加上一个“有些”来区分那些真的很劣质的老师呢,不要以偏概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