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禄山攻入潼关,唐玄宗于7月12日决定放弃长安逃亡四川。路上无人接洽,十分辛苦。第三天驻入马嵬驿。保护皇帝的禁卫军没有粮食,饥饿难耐。陈玄礼对将士进行煽动:“今天下崩离,万乘震荡,岂不为杨国忠割剥甿庶、朝野怨尤,以至此耶?若不诛之以谢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愤!”,众将怨恨都发泄到杨国忠身上,请杀杨氏兄妹。因此发生兵变,杨国忠逃进西门内,士兵蜂拥而入,将其乱刀砍死。杨国忠死后士兵将馆驿围住,要求唐玄宗杀杨国忠的妹妹杨贵妃,以防止日后报复。唐玄宗迫于情势危急,不得不命令高力士将杨贵妃自缢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方才稳住军心。

安禄山叛乱时,玄宗本想让太子李亨接替皇位,此次兵变太子李亨是主谋,使唐玄宗大受打击。玄宗与李亨于马嵬驿分道,玄宗向南赴四川,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此后不久李亨就在灵武继皇帝位,尊玄宗为太上皇。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首血泪相和流。李隆基与杨贵妃这千古流传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让后世人都为之动容,但其实他们之间的爱情很可能没有这么轰轰烈烈。史家的笔记得比较无情,玄宗除了犹豫不忍之外,也没什么特别的表现,当然这也许是史家不愿多记这些儿女情长的东西,另一方面,历史上皇帝与后妃之间的爱情,本就没什么特别好看之处,少数几个或许还有流传价值。李、杨二人的爱情算是典型一例,所以唐有白居易歌长恨,元有白朴叹梧桐雨,清则有洪升咏长生殿,经过文人们一而再、再而三的美化升华,玄宗简直就是情圣一般。但一个基本的事实,真正的情圣,应是宁愿自己死,也不忍心让爱人去死的吧。玄宗说到底还是皇帝,而且是一位曾经很有为的皇帝,也是曾经发动过政变的皇帝,没有什么割舍不下,虽然心痛,但再让他选择一次,仍然是这样的结果。虽然没有达到这种高度,玄宗之宠杨贵妃,在历史上也属罕见了,虽然他曾次把杨贵妃遣送回家,但后来又接回到宫中,起作用的当然不仅是杨玉环的美貌,如果单是那样,当她三十多岁时就快人老珠黄了,玄宗本可以再找其它美貌女子,但是没有,无论怎么说,仅以最低标准来看,十几年的夫妻总也总会有些感情。

可怜“宛转蛾眉马前死”,杨贵妃传说是被缢死在一棵梨树之下。六月的梨树上面,或许结了一些小梨了,但相信谁也无心去注意树上,因为树下的人儿更像是“梨花一枝春带雨”,可叹却是“君王掩面救不得”……杨贵妃死时年龄是三十六岁,也有说是三十八岁,无论是哪个年龄,都还很年轻,很可惜。所以,自古红颜多薄命,看来说的一点也没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