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爱编程
当学生问我学了几个月感觉什么都不会时我是这么说的

当学生问我学了几个月感觉什么都不会时我是这么说的

作者: 封捷 | 来源:发表于2018-03-11 23:32 被阅读0次

    你的困惑我们聚焦到关键点,那就是:感觉什么都没学会。那咱们就需要好好的来说一说怎么才能“会”?

    咱们首先来说说学习应该有哪些步骤和环节。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听课。靠听课能不能达到“会”的程度呢?不能。理想情况下最多能“懂”。现实情况中上课的时候有可能走神犯困,所以连全部懂都很难。但是至少听懂大部分是应该的。如果大部分听不懂无非是两种可能:要么老师讲课有问题,要么没有用心听。

    第二个环节:整理笔记。把老师讲过的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梳理。从宏观层面来说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从微观层面来说起到备忘的作用。这是对老师上课讲过的内容的第一次强化。

    第三个环节:用代码的实际运行结果测试老师上课讲过的知识点在自己这是否可以重现。在这个过程中,同样是敲代码,不同心态不同结果。如果把老师看做权威,觉得老师说得一定对,我只管完成敲的任务,那肯定收获不大。如果抱着怀疑的态度,“你仅仅是演示了还不足以让我相信,必须我也运行出一样的结果才行。甚至我还要测试其他各种变化的情况,看看老师讲的知识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效”,那一定能全身心投入到其中,带着问题学习效率最高,因为自己是主动的,有内在驱动力。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我们一定要秉承的科学精神。尽信书不如无书,治学务必要严谨。这个敲的过程是第二次强化。

    第四个环节:敲的过程中,很有可能遇到各种问题。比如程序报错,和预想的结果不同,和老师演示的效果不同等等。这个时候不要轻易放过,一定要查证问题出现的位置,然后反思:是我参数设置错误吗?是我知识点理解错误吗?是老师讲错了吗?提出问题后看看自己能不能解决。解决不了就求助他人解决。这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第三次强化。

    第五个环节:使用知识点。在练习中用,在项目中用,调自己bug的时候用,给别人调bug的时候用,装逼的时候用……总之各种用。在用中去进一步体会这个知识点所要解决的问题,背后的原理,使用的技巧等等,正所谓学以致用。这是第四次强化。

    第六个环节:对比。知识点之间有各种各样的关联关系。比如有的知识点彼此表面相似但本质不同(比如重载和重写),有的知识点之间表面不同但体现了背后同一个规律或套路可以合并同类项(比如SVN和git)等等。唯有对相关的各个知识点都有深刻准确的理解,才能区分不同,合并相同。这是第五次强化。

    第七个环节:讲出来。你说我又不当老师为什么非得讲出来呢?找工作面试总得讲吧?在公司里做分享总得讲吧?心里觉得明白了,但是未必说得明白。能说得清楚才是真的懂了。这是第六次强化。

    所以,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像消化食物一样消化知识。仅仅只是上课听一听能懂就很不错了,想达到“会”那完全是做梦。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上课听的东西在大脑中是使用海马体进行临时存储,而经过上面的各个环节的研磨、梳理、验证和对比才能写入大脑皮层实现相对的长期存储。没错,仅仅是相对的长期,太长时间不用一样会忘,但和完全没学过还是不一样的,会很容易捡起来。

    这时候会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每天讲那么多东西,按照前面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都这么细致的研磨根本不够时间啊?

    此言差异。

    咱们来做做减法:把老师上课讲的段子去掉,把引入知识点的背景介绍去掉,把代码中学过的东西去掉,把没有道理可讲的死规定去掉,把老师明确说过的不重要内容去掉……把一切辅助性的东西全部去掉,只留下真正的新知识,新技术,看看还有多少?真正的核心干货并没有那么多。还有的知识点只是在其他知识点基础上稍微变动一下,此时仅仅关注变动的一小部分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

    学习过程中如果不断的用已有知识帮助自己学习新知识那就越学越快,越学越轻松。如果无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现象不见本质,那所有知识都是从零学起,学的都是细枝末节和表面现象,不但事倍功半效率低下而且学了也没法灵活处理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刻舟求剑必然求之不得。

    作为一个成年人,

    必须要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

    必须要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

    必须要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

    不然在社会上咋混?

    还有,老师讲课的内容对你来说是输入数据,你的记忆是存储数据,那你用什么设备来存储呢?全靠大脑吗?大脑并不是什么数据都愿意存储的,它喜欢有趣的,人性化的(或者说拟人化的),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有联系的,有致命危险的信息数据。其他信息都会在大脑清理内存的时候删除——因为它认为不重要,不好玩,与我无关。

    那怎么办呢?

    我们要存储的数据有两类:虚的和实的。

    虚的是什么呢?理论性的知识点。这些东西是理解后融入到我们的大脑中,不需要刻意的死记硬背。这个过程是让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什么是知识体系呢?它是你大脑中的一座大楼,比如一层是前端知识,二层是JavaSE,三层是数据库,四层是框架…等等。那么bootstrap放哪呢?放“一楼前端知识”中“JS框架”这个房间。彼此有联系的东西是不会忘的,每次加入新内容都是强化整个大楼,那怎么可能忘得了?

    实的是什么呢?框架的配置文件,Linux系统里应用程序的安装过程,实现某个具体功能的Java代码等等这些具体的东西。这些东西可千万别往大脑存,大脑最烦的就是这些东西,清理存储空间时首先要清理的就是这些!那怎么办?存到笔记里呀!这就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做到了虚实数据分开存储之后,你就发现,学习的时候其实不需要记住任何东西——理解了背后的原理,参考笔记、手册、文档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真的做到“零脑记”!

    所以,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忆的!有了这个体系,不怕任何东西忘记。如此一来我们该学的时候全身心投入进去学,该玩的时候痛痛快快玩,完全不为学习焦虑,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

    最后,要肯让自己做出改变。这是最难最难的地方。都说男人要对自己狠一点,这就是该狠的地方,而不是学习方法不对还熬夜,那没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学生问我学了几个月感觉什么都不会时我是这么说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sg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