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说: 不崇尚标榜贤才,使民众不起争心;不炒作炫耀难得的货物,使民众不去做盗贼;不展现能引起人私欲的东西,使民众心不受惑乱。所以圣人的治理,使民众虚心、饱腹;减弱民众的欲望,强壮民众的身体。使民众常保持无知无欲的自然淳朴状态,那些诡计多端的人就不敢耍诈。以无为来治世,则没有治理不好的。
自古以来就推崇尚贤,老子在这里说“不尚贤”,我第一反应很诧异。
原来这就是《道德经》告诉我们的一种思维方式: 对一件事情不应该只看到一面,也应该看到这个事情的另一面。
不尚贤另外一个意思,一尚贤就得有标准,只要给贤人定一个标准,很多人就会投机取巧,按照这个标准来装扮自己。他不一定真的有这个才能,可能他会喜欢你,喜欢什么样的,投其所好。老子说这种尚贤的方式,常常是方便了那些投机取巧钻营的人,真正有贤能的人不屑于去按照标准做,他有自己的本事,有自己的才能。
老子对尚贤这个事提出警告,任何一件事情他都是有尺度的,这个度把握不好,就会转化到相反的方面。所以我们不能按照固定化的格式和标准去推选贤才。
就像我们国家的高考,以前的高考试卷上题目的答案,基本上都在课本和习题里。去年的高考试卷,学生没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的话,可能有些题目都读不懂,比如作文,去年的高考作文就一个是关于红楼梦的,一个是关于奥运会的,有些考生根本就不知怎么下笔写。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句话是对管理者怎么管理来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我觉得同样适用于我们个人。
虚心使人进步,虚怀若谷,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不断的向良师益友学习,虚其心。民以食为天,人生重要事之一增加个人财富,实其腹,填饱肚子。弱其志,就是人到中年做减法,懂得断舍离,把自己的欲望放在合理的范围内,幸福就会多一点。多运动,强健体魄。
在众多父母中,有家长的初心是想改变孩子的,我们才把孩子送进辅导班,送进一个好的训练营,其结果不一定好。
而在这些孩子身上呈现的问题中,往往追溯到根源是父母不学习,跟不上孩子成长的节奏,太多错误的认知而导致一些问题呈现在孩子身上。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挣钱和养孩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让原意学习的我们,成为良师益友,一起持续不断学习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24016/1250e621aa43eeb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