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那么充满活力的一个人,我今后再也见不到了。这就是死亡,让人伤心欲绝。"
这就是生离死别的场景。
今天早上的阅读,让我的心情有些沉重。在日本国宝医师日野原重明百岁后的生命日志《活好2》里,我看到了本文开头这句令人心情沉重的话。
日野原重明10岁那年,第一次意识到死亡。那天晚上,他患有肾病的母亲突然开始痉挛。强烈的不安掠过他的脑海:“妈妈会不会死?"他害怕地问医生:“您能治好我的妈妈吗?"目睹了医生为妈妈打下的一针,痉挛很快停止,神志也恢复后,他立下了要成为一名医生的决心。
之后,日野原重明亲眼目睹了祖母的死亡过程,祖母临死前的情景清晰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父亲重症肝炎的去世,母亲重病不能相见,这些,都让日野原重明感到深深的愧疚。后来,他又经历了一场劫机事件,劫后余生的经历,更激起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正是基于自己10岁就开始意识到死亡的认识,以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死亡考验,日野原重明在进入晚年后,一直坚持在小学举办“生命课堂"活动,向10岁左右的孩子们传授生命的宝贵。因为他认为,只有意识到死亡,人们才会更加珍惜现在,才更明白活着的意义。
我是什么时候意识到死亡给家人带来的痛苦的呢?
那年我十四岁的年纪了吧,当时我已经考上了镇上的重点初中,住在学校里,周六晚上回家,周日晚上回校,每周只有星期天才能休息一天。
那年4月份的一个周日,二叔家卖猪,爸爸的三兄弟要吃一顿团圆饭。因为我要赶回学校上自修,爷爷下午三点多就煮好了一大桌美味的好菜,然后帮我盛好饭,夹了许多我爱吃的排骨、猪肚等,叫我先吃饭,好快点回学校。
爷爷平时话不多,总是默默地操持家务。可那天他跟我说了许多,一会儿问我饭菜好不好吃,一会儿又叮嘱我多吃些肉菜,少吃些米饭和青菜,因为在学校里没什么肉可吃。
那天的晚餐我吃得最多,吃得最开心,以最满足的心情回学校读书了。
可是,才隔了一天,周二的下午,堂哥骑着自行车到学校来找我了。一见到我,堂哥就叫我向班主任请假两天,跟他回家,家里有事。我深感突兀,一再追问,堂哥才说出了令我震惊的消息:爷爷去世了!
我抽泣着写了请假条,向班主任请了假,班主任一个劲地安慰我,但我的眼泪实在止不住啊!
我坐在堂哥的自行车后座上,一路哭了六里路,才回到家。爷爷已经装入了红色的棺材里,装殓的师傅打开棺盖让我看了最后一眼爷爷,然后就把棺盖钉上了。看到慈祥的爷爷就这么不声不响地躺着,我扑在棺材盖上,痛哭不止。
我实在想不明白,前一天还健健康康、充满活力的爷爷,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我还想吃爷爷做的好饭好菜啊!爷爷,您怎么就这么匆匆地走了呢?我都没有好好地孝顺过您啊?您不是叮嘱我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吗?我初中都没有毕业呢,您为什么不等到我考上大学呢?
从此,我知道,人类是无法抵抗衰老的,死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与家人好好相处,相互理解,不留遗憾地过好每一天。
正如日野原重明老先生说的那样,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过好当下的日子,对身边的亲人多些包容,多些理解,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

1238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