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的阳光,我见了有四年了。
四年的指针转过去,我早可以与很多东西和平相处,夏天的老吊扇,三月的回南天,长马路和水果摊,当然还有下了火车后,吸进鼻腔的第一缕潮湿的风。
不过,一直吃的不算尽兴。
从小一张馋嘴,连喜欢的片子也都是美食系列,一二年始播的《舌尖上的中国》早就成了心中白月光,风花雪月哪里抵得上羊肉泡馍的浓香,山清水秀也不如雨后的菌子小炒,这天下之大若没有特色美食衬托,于我而言,便少了许多味道。
俗话说,喜欢房子的人也会喜欢乌鸦,《舌尖》导演陈晓卿所著的《至味在人间》也是一章不落全部细细读完,陈导是安徽人,也是喜欢在嘴上下功夫的人,后来做节目又跑去大江南北寻味,自然见多识广,不过更可贵的是在《至味》中撇开节目的那股子高冷,把鲜活的鱼虾,素素的小面,滋滋冒油的烤肉,久酿的辣酱直接摆到人面前来,于是粗读来一股子烟火气就从纸面不断透出,让人心旷神怡之余又不由大吞口水了。
和陈导一样,我家也在淮河边上,《至味在人间》里第二章所说的酱豆就伴随了我整个童年,一直到现在,放假回家的第一顿饭,还是整上几块焦香的锅盔,抹上加辣椒炒过的酱豆,一口咬下去,满足之余,游荡的灵魂这才真正回到了家乡的小城来。
美食家蔡澜先生说过,这天下最好的味道,来自妈妈做的菜,虽然他顶喜欢的猪油拌饭可能谁做都是一个味道,不过我对他的这句话还是深以为然。
从小到大吃的还算不错,春天的炒小猪肉,腊鸡腊鸭,夏天的卤鸡爪,盐水花生配上一大碗宽凉面,秋天则是干菜包子加粘稠的红薯稀饭,再加上冬天的羊肉汤和狗肉火锅,那些味道不断从一千公里外的小城飘过来,折磨着思乡人的神经。
于是只能读读书来稍缓一下肚肠,所幸陈晓卿老师与我家乡临近,口味也大致相仿,既然能吃到一块去,看写美食的书就格外让人舒心。在白塔寺涮肉,配上一口热乎的卤煮火烧,主食一定要来一碗重庆小面,再加一份芥菜和青萝卜清清肠胃,这才感觉到人生的美好来,合起书来,连阳光也看着顺眼许多。
至味在人间,至深的思念,也许就存在于饥肠辘辘与那一缕飘飞的香味中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