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锦江头酒一觞,孤舟烟雨渺茫茫。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有着诸多贤才俊彦,他们未必能一展所长,也未必能步步青云,默默消逝在史书的角落里。本篇就来聊聊韩观,字曼游。
韩观是幽州燕国人士,汉末时期也曾有些燕国人士留下了姓名,列个名单:阎柔、阎志、徐邈miǎo、韩观、士仁、王悌tì、霍原、刘沈。其中徐邈、霍原、刘沈都在史书中列传,而士仁这个名字在后世更是广为人知,哪怕只是劣名。
案《后汉书》,燕国在汉昭帝时期就已经被更名为“广阳郡”了,直到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才有曹干进爵为燕公的记载,说明彼时魏国已经将广阳郡改回燕国了。《三国志》的记载中“燕国”、“广阳”都有出现,《三国志·公孙瓒传》提及“燕国阎柔”、《三国志·乌丸传》中则是“广阳阎柔”,在《三国志·麋竺传》中则有“士仁字君义,广阳人也”,与“麋芳字子方,东海人也”并列,用法有些矛盾。
“高帝置,为燕国,昭帝更名为郡”——《后汉书·郡国志》
“黄初二年,进爵,徙封燕公”——《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
关于韩观的记载其实就两句话,一段来自《三国志·徐邈传》,一段源自《魏名臣奏议》。韩观与徐邈是同乡,他们两人在幽州齐名,彼时名气还在孙礼、卢毓之上。而“邈同郡韩观曼游”这句则表明韩观的表字为“曼游”,姓名后面跟着表字这种用法在杨戏传中也能见到。
“邈同郡韩观曼游,有鉴识器幹,与邈齐名,而在孙礼、卢毓先,为豫州刺史,甚有治功,卒官”——《三国志·徐邈传》
之所以单独为韩观写一篇就是因为他在魏国官至豫州刺史,即便已是彼时少有的一方重臣,但也没能让史笔为他驻留片刻。韩观有识人之才,他在豫州刺史任上也做出了一番成绩,杜恕在上表中还夸赞过他和王昶的才能,认定他们都有出镇一州的才能,而韩观最终于豫州刺史任上逝去。
“韩观、王昶,信有兼才,高官重任,不但三州”——《魏名臣奏议》
如有疏漏,还望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