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9老联命题】常言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体是想追求“中体西用”,只是对这个“中体”到底是什么还没太整明白
2018年7月25日是清廷颁发《劝学篇》120周年纪念日。1898年7月25日 (农历六月初七)清廷将张之洞所著《劝学篇》颁发各省督、抚、学政各一部,令其广为刊布,努力劝导,“以重名教而杜卮言”。这是张之洞企图在守旧派和维新派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的努力之举。
《劝学篇》意在:批评顽固派的“守旧”、“不知通”;批评维新派的“菲薄名教”、“不知本”。 主张“旧学为本,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所谓“本”,即伦经常名教;所谓“通”,即学习西方,修建铁路、工厂,办学校、报馆等。
戊戌变法的直接诱因就是甲午海战,历史总是这么诡异的巧合,《劝学篇》颁布四年前的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号、“秋津洲”号、“浪速”号在坪井航三少将的指挥下对中国舰队进行偷袭,拉开了甲午中日海战序幕。
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论包括“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劝工、通商”等等,其公式为:“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一百二十年后,重新回顾《劝学篇》大有裨益,张之洞之“洞”,可谓深矣、远矣。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文汉字本体为内学,西文外语效用为外学。中学之体能纳西学之用,问题在于,这样的“中学之体”为何?
梁启超在《奏请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之语,其意旨与《劝学篇》大体一致。
今日单以对“文化”一词的中体西用为例,以说明本人所名之为“东西大成学”的心诀要法。钱锺书先生曾说:“你不问我文化是什么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可见,钱老作为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家对解这个词也是有点棘手。
本人对文化是什么东西的答案是:文化即信息,社会科学中的文化对应自然科学中的信息,定义文化不深刻至此,则只能停留在字面解释,比如文化就是“文而化之”,那么“文而化之”又是什么,也许要说“人文化成”,源自《易传》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本人一句“心诀”是“文化是让东西成为东西的那个东西”,怎么理解?
今天放出一枚东西大成“公式”:人文化成就是“人-in-文-form-化ation-成” ,即“人文信息符号化过程”。
掌握了这个“公式”,就打通了文化-信息的任督“三”脉,古今之脉、中西之脉、科玄之脉。
“人文化成”对应英语“informtion”,而这一个“informaiton”包含in、form、ation、inform、format、formtion六个词义,大有来头。
篇幅有限,点到为止,其中玄机,本人已经“面壁”辩悟十五年,日后专门详论,今日借《劝学篇》120周年纪念之题发挥一下。
苏彤记于2018年7月2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