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的内容:
1,批判中国教育与日本教育。甲午海战、抗日战争,日本老师布置作业:未来中日会怎么开战?什么原因?
日本学生分析做作文,台湾回归,日本石油的航线被封锁,大约会再2025年有可能开战。
中国学生,会背“甲午海战”发生在什么时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背一堆资料,为什么背诵?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
《为*》的作者认为,记忆的资料,有助于思考。没有背景知识,你是无法进行思考。
事实性知识,帮助你理解,进行思考。
词汇,带来的局限。
2,事实性信息帮助理解,同时帮助理解作者的逻辑空白。
为什么有些书,读不懂?没有背景知识。
3,工作记忆空间,来自于合并信息,合并信息,来自于背景知识的归纳。
4,合并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要,自己能够记得比别人快,来自于“合并信息”,对信息分块。
总结:事实性信息,合并信息,节省记忆空间,方便思考,更擅长思考。
为什么专家讲自己的思考方法,但是还是无法像他一样思考?因为缺乏重要的背景知识、事实性知识。
5,四年级的掉队现象:来自于背景知识,理解的能力跟不上。
6,旧知识,能够理解更多新知识。
词汇量越多,越容易理解。
7,坚持学习,早读晚思,不会立即看见变化,但是,长期坚持,带来的思想迭代,能够获得巨大的改变,因为有了足够多背景知识。
以下是我的看法和评价:
1,首先对思考进行建模:看到外部信息,调取大脑的长期记忆,进行匹配,联想,然后,在工作记忆空间进行“思考”。
2,这里就涉及了几个部分,能够改进思考:
-1,对外部信息的观察。就想福尔摩斯与华生,福尔摩斯看到华生看不到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来源于福尔摩斯的“长期记忆”,他的专业观察能力,他的推理能力。
-2,调取大脑的长期记忆,进行匹配、联想,提取。
这里,足够多的词汇量、事实性信息,能够很好地帮助进行深度思考。
-3,在工作记忆空间进行思考。应用必要的思考方法进行“理性分析”。如,几何学的公理化思维方法,如,媛媛的原因链条追溯法,如,多层次思考方法,如,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
3,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学呢?
对三个部分进行训练,核心的核心,在于建立足够多的“事实性信息”“背景知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进行“福尔摩斯一样的观察”,然后,才是进行“思考”方法的改进。
我如何应用所学来改进?
1,坚持早点写读书笔记,方便进行晚上的思考复习。
2,掌握一些有用的思考方法进行刻意练习。如,媛媛的原因链条追溯法,多元思维模型,多层次思考方法。
3,深度专研:《好战略坏战略》,以及认知心理学。掌握行为的底层密码和应对问题的解决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