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纪念一位明星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看的作品。
去看他在好看的皮囊之下,还有更本真的艺术。
包括完全忘记他“好看”的形象。
比如《独行杀手》——这也是为我痴迷他的少女时代补课,毕竟不能粉得那么肤浅。
电影片名“samourai”的本意是“武士”,特别是“日本武士”,《独行杀手》是香港的翻译。
在影片的开头,有导演杜撰的一段“金句”:“没有谁比武士更孤独,也许只有丛林中的老虎例外。”字幕把这段引语归于《武士道之书》(The Book of Bushido)——当然,这也是导演杜撰的。
与昨天看的《蚀》不同,《独行杀手》简直是阿兰·德龙的独角戏。在片中,他是一名冷酷漠然的职业杀手,角色抽干了他的台词和表情,只剩下动作和眼神。
杀手在灰暗的清晨走出家门,偷了一辆车,到夜总会找到目标,完成了任务。此前他去女友家,对好时间,制造不在场证明。但是甲方在付款的时候想杀他,他只好去查真相。接下来就是精彩的猫鼠游戏:警察和黑社会两拨人追着他满巴黎跑,他每次都不动声色面无表情,像鸟儿一样巧妙地脱身。
1966年,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1917-1973)第一次找到阿兰·德龙谈合作。“他去了我家,我和我妻子娜塔莉当时住在梅西纳路。他找我谈《独行杀手》的剧本,他跟我讲故事梗概,讲了十分钟之后,我让他先停一停。我告诉他:‘让-皮埃尔,你这电影里一句台词都没有啊。你不用再说下去了,我接你这部戏了,我们拍吧。’所以,我连这个故事的结局都还不知道,就已经答应接拍了。”
故事的结局是:阿兰·德龙掏枪要杀人,结果被埋伏的警察打死,但收拾尸体时,却发现他的手枪里并没有子弹。原来他不是杀人未遂,而是故意设计的自杀方式——这是导演梅尔维尔的首创,当年可是个时髦话题。
其后,“没有子弹的手枪”,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泛滥成灾。那一代香港人都是看着法国警匪片长大的。此外,《独行杀手》对光影的处理,在警匪片的节奏中还保留了法式的松弛细节,使这部电影成为“拍成艺术片的警匪片”。当时阿兰·德龙的粉丝除了广大妇女,还有导演吴宇森、演员周润发等。
除了对香港电影的直接影响,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拍低成本独立电影的方式,本质上也给法国新浪潮指明了道路。
“独行杀手”并非冷血杀手,在冷酷的表情下,作为职业杀手的阿兰·德龙也有侠骨柔肠的一面。影片中有两个女人,一个是女友,为他提供“不在场证明”,一个是酒吧钢琴师,唯一的目击证人,但帮他作了伪证。
阿兰·德龙最后的自杀式结尾,对这两个女人都给了交待。
有两个花絮值得一提:
一是片中女友的扮演者娜塔莉,就是德龙当时的妻子,正是因为要与她奉子成婚,阿兰·德龙抛弃了茜茜公主。
二是杀手在片中养的一只小鸟,是导演的宠物,就在《独行杀手》拍摄期间,片厂失火了。
阿兰·德龙赶过去,导演抓着他的手臂说,“我的Coco怎么办,我们那只鸟……它还关在笼子里啊!”多年后,阿兰·德龙感叹:他多年经营的制片厂此刻正在熊熊火海之中,但他想到的却是那只葬身火海的小鸟。——这也解释了那只脏兮兮的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镜头。
在表演上,阿兰·德龙碰到了三个贵人:
第一位是导演雷内·克莱芒,他拍的《怒海沉尸》(1960)是阿兰·德龙第一部有国际影响的电影。
第二位是卢奇诺·维斯康蒂,邀请他拍了《洛克兄弟》(1960)和《豹》(1963)。
第三位就是让-皮埃尔·梅尔维尔,为他量身打造了《独行杀手》(1967)和《红圈》(1970)中的角色。
这几位独具慧眼的皮特马利翁,把一位劣迹斑斑的素人,打造成光彩夺目的明星,他们共同创造的作品创造了历史,影响了行业,也在几代人心中留下深刻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