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5413/51fac666b2c45a74.jpg)
德国诗人赫尔曼·黑塞曾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变成自己。我们的一生很大程度上是被书本所塑造,但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有限。读什么、怎么读?这显得尤为重要。”
近来,我读了很多书,几乎每天都要花费两小时以上来阅读,而且还会做笔记,感觉收获满满。
我总结了一下,近来主要读了两种书:一种是认知型。让我认识世界,了解真实世界的运行和逻辑规律;另一种是方法型。如写作技巧、散文写作技巧、网文写作技巧等。这类书籍对心理学的认识和把握运用非常深刻,非常值得学习,我也很愿意将这些技巧运用到我的写作中。
然而,我也感到困惑。那些让我认识世界规律、发现底层逻辑的书籍,虽然看似无用,却让我感觉获益匪浅,仿佛掌握了某种秘密,有种智商上的优越感,但又有点空虚感,不切实际。这就像人们常说的——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如果一直阅读那些方法论技巧的书籍,我感觉自己只能从事一些具体的事务,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提升水平,但一旦这些方法用烂,很容易陷入困局。
而那些提升认识、扩展视野的书籍,即使没有运用太多技巧,也能让人产生共鸣。有时候,即使文章没有运用太多技巧,也能得到很多人的点赞。
读什么、怎么读,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深思。选择读什么内容相对简单,我们可以通过豆瓣等平台选择高分书籍。像那些评分高达8.0的,随便买,不会错。我个人的做法是,只要超过7分,我就大胆出手。
至于选择阅读方法则让人头疼,这需要我们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运用,才能叫做掌握。
例如,我之前买了一本关于《超级快速阅读》的书,虽然已经过去十二三年,但最近拿出来重读,依然感觉方法很有效,就是自己忘记了。有些技巧,虽然原理早已知晓,但由于缺乏持续的练习,并没有真正掌握。这就像武侠小说中的男主角,虽然学了很多武功,但最终只擅长使用一种,不是因为其他武功不行,而是因为他用得顺手。
顺手的东西,我们就喜欢用,越用就越顺手,越顺手就越依赖。这就会让我们习惯用旧方法,而不是去学习新方法。因为新方法在未掌握之前,还不如旧方法。这就是阻碍人类学习新知识、使用新技术的原因。
要想持续、高质量输出,不止要思考自己要读什么、怎么读,更要思考自己要写什么、怎么写?洞察真理,写出人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