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是阳明先生回复杨仕鸣的一封信,在信的开头,杨仕鸣先生说,在学致良知的过程中,每个人的理解程度不一样,只要依照自己的良知所及的程度去致得良知便好,这个过程不可被自己的习惯左右,也不要为了迎合他人而违背诚意。
阳明先生对杨仕鸣这段话非常认可。习惯的力量太大了,在致良知的路上往往会因为习惯使然,让我们的努力回到起点。所以,养成自省的习惯,时时觉察自己,方才不至于间断致良知的功夫。
先生还提到,知行合一的功夫,须切实用力,始不落空。如果只是说说,未免只是模仿而已,真正的致良知一定是在心上下功夫。心上求,事上练,也只有这样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24,《答伦彦式》
伦彥式给阳明先生的信中提到“学无静根,感物易动,处事多悔。”学习时心静不下来,遇到事情心就容易动,并且事后总会后悔。
我想伦彦式的问题我们都遇到过,该静的时候静不下来。遇事做不到沉静淡然。而在事后又经常后悔。
杨明先生告诉伦彥式:“心,无动静也,其静也者以言其体也,其动也者以言其用也,故君子之学无间于动静。”
其实心是没有动静之分的,静是心的本体该有的状态,而动本就是是心的发用。
动与静不再表象,而在于我们的起心动念,在于是否遵循天理。遵循天理,动亦是静,而遵循私欲,静亦是动。
25,《寄杨邃庵阁老书》
嘉靖三年。王朝内忧外患,边疆屡遭侵犯。当时年已70岁的杨邃庵阁老因擅长处理边疆事务,临危受命,虽不情愿,也只能领兵出征。
这封信是阳明先生向杨阁老分析了权利的利弊,从而打消杨阁老的内心顾虑。
阳明先生认为,一个人若能以一身之力,担起天下祸患,就要手中有权利,有了权利才能解决天下问题。
权力是天下利害的大关键,小人有了权力会成就其恶行,君子有了权利就会成就其善愿。所以,权力只能在君子手中,而不可让小人得权。
杨阳明先生还说,想拥有权利很难,但一旦拥有了权利就简单了。因为权力之争一定是有利可图,一旦权力代表了风险和责任,那么唯利是图之人担心风险殃及自己,躲都躲不及,谁还争这个权利?因此,这时候临危受命、勇于担当的人,人民就像有了依靠一样去拥戴他,人心所向,这时候所有的困难也容易解决了。
杨阁老此次正是临危受命,也是顺应民心,因此,阳明先生这封信是解开阁老心结的一封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