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听一直特立独行的猫(赵星)的写作课,里面提到过一个关于她应聘世界500强企业的例子,当HR与她签订了合同之后,HR对她说了一句“你的英语还没有母语好,需要加强”,当时星姐一愣,心想英语没有母语好不是很正常的吗?后来她发现自己错了,因为公司连前台的英语都说的比她好,虽然当时她的英语也不差,但是也就是停留在考试阶段,如果要让她像说自己母语一样说英语,那当时的她是万万做不到的,于是她就开始思考,如果再去出国学习肯定不现实,那么干脆就把母语发扬光大,于是她坚持写作,用十年的时间打造出了个人品牌。
这个例子跟前几天猫叔的分享课程里面举的几个例子很像,猫叔说了三个战略:
001.行家战略
如果你是某个领域的行家,比如说育儿、写作、读书、投资理财、保险、做饭等等。那么,在大家需要解决这个领域的问题时,你就能站出来,给大家提供帮助。如果你不是行家,那么你花100天时间,每天三个小时,专门研究某个领域的内容,读书、听课、向这方面的行家请教,付诸一定的实践。你在这些方面,很容易成为普通人群中的少数人,在别人眼里,你就是行家。就看你去不去做了。这时候,专注、向行家请教、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是关键。
002 陪伴战略
如果你暂时还没一技之长,那就做一个能在适当时机陪伴他人的人。怎么做?很简单,该鼓励的时候鼓励,该打call的时候打call,该夸的时候夸,该提供帮助的时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003 助手战略
牛人不是万能的,他们需要人帮忙。你不是行家,但是你细心、认真负责,是不是可以给他们做小助手?跟着靠谱的牛人混,给他们提供价值,你的进步会很快。
记得最开始进入单位的时候,我被分配在综合办公室这个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公司的一些日常琐碎事物和后勤服务,就像一个家庭主妇,每天做饭和家务大家都觉得很正常,如果哪一天没做饭或者是家务没有收拾好,就很容易被发现,事情多而且很杂,那么我是怎么从一个普通的职员混到办公室主任的这个位置呢?靠的就是勤快,一开始领导交办的任务,我都尽力按时间节点完成,因为是新手,但是很多程序还是要靠自己摸索,所以那时候能完成任务不让领导抓小辫子我就谢天谢地。后来政策变更,单位制度越来越严,在这个部门做了一段时间后,除了自己负责的部分,我还会主动去看和学习别的同事负责的事情,并且在做事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做事能力,将以前能按时完成的任务逐步做到按时完美的完成。
部门有一个同事,年纪比我大7岁,曾经在外面工作过,阅历比我丰富很多,在跟领导对接或者与外人对接的时候能力比我强很多,也就是说在社交能力方面,我在她面前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是她有一个习惯,就是遇到加班或者领导安排的比较难以搞定的事情会喜欢抱怨,还会和领导谈条件,而我就不一样,相比她的性格我就内向一点,压根不敢和领导谈条件,而领导安排我的事情我一般都不会推脱,所以整个办公室我加班的时间最多,因为我知道,当我没有一技之长可以完全压倒一个人的时候,那么勤快是我最好的武器。除此之外,因为我学的是会计专业,在工作期间我也没要放弃自己的专业,每年都给自己定目标,要自己每年考到不一样的职称,也许社交能力我没有她强,但是我可以在其他方面超过她。当时我是这样安慰自己的,虽然她的势头一直压过我,但是我比她年轻,只要我努力,那么到了她这个年纪,我不会比她差,只会比她更优秀。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也就是我现在正在锻炼的。不怕自己想不到,就怕自己感想不敢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