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两个读书人的故事

两个读书人的故事

作者: 海上枫泾吟客 | 来源:发表于2019-05-09 07:31 被阅读0次

两个读书人的故事

蔡宏伟

1892年5月,晚清壬辰科的进士名单上,赫然罗列着汤寿潜、蔡元培、唐文治、叶德辉、张元济等尔后均在历史上有过或大或小作为的人的名字。由于时代大浪的淘洗,这些同年兄弟“知唯春秋,罪唯春秋”,都用自己一生丰富的经历,为后人提供了一份份可资参考研究的人生答卷。这里我们单说说嘉兴张元济与长沙叶德辉这两个老读书人的故事。

按照惯例,读书人萤窗雪案,苦读十载,金榜题名后,便是蟒袍加身,为官作宰。叶、张两人也不能免俗,都在北京城风光了几年。但读书人的习性毕竟与官场的痼疾有些抵触:叶德辉无法适应日趋维新的政治气候,索性“谢荣归里”,在长沙做个半仕半隐的读书人;张元济主张革新,积极参加戊戌变法,结果“官”没做稳,落了个“革职永不叙用”的下场,在离乡不远的上海从事“新学”。应该说,作为读书人,叶、张这两位同年兄弟,较之汤寿潜、蔡元培,书生气都未免重了些。

尔后的几年,张元济仍旧在“新学”的道路上疾走。最后的结果是,他终于坚决地拒绝清政府要他复职的“征辟”,不再做官,只想做事。于是,在中国历史上便有了商务印书馆这份煌煌巨业,出版界有了张元济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如今,他的故里,为他修造了“张元济图书馆”,乡亲们视之为乡贤,谓“菊生先生虽死犹生”!

叶德辉的进士功名是在1910年因为囤积稻谷引发灾民抢米风潮而被朝廷削掉的。好在他做官的瘾不大,乐得继续在家中做学问,偶尔也做些生意,赚点铜钿。不幸的是,这位叶老夫子,他还以为自己生活在乾嘉年间,未能睁眼看看时势,哪怕从他的同年兄弟张元济那里打探打探一些情况也好!这种关起门来做学问的人生的最终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了。

1927年4月11日,富有革命精神的湖南长沙农民在一次农会活动时,请叶老夫子写副对联。这位脑袋冬烘,思想守旧,脾气倔强,才华横溢的前朝进士公,落笔便成:

农运方兴稻粱菽麦黍稷一班杂种;

会场扩大马牛羊鸡犬彘六畜满堂。

还不过瘾,加横批曰:

斌尖卡傀

意谓不文不武,不小不大,不上不下,非人非鬼。

叶老夫子便于此日被农会“处决”。这事的直到今天的影响是,叶进士的学识见解以及大作《郋园全书》,即便在学术界也是十分忌讳的话题。在长沙乡亲们的心目中,叶德辉是“死有余辜”。

相关文章

  • 两个读书人的故事

    两个读书人的故事 蔡宏伟 1892年5月,晚清壬辰科的进士名单上,赫然罗列着汤寿潜、蔡元培、唐文治、叶德辉、张元济...

  • 从读书人的角度理解电影《奇异博士》

    感觉,《奇异博士》这个电影,说的好像是两个读书人之间的故事。本来我想说是两个学霸之间的故事,但是仔细想想影片提供的...

  • 《岛上书店》

    加·泽文 讲述了店长A.J.和阿米莉娅两个读书人之间的志趣相投,携手同行的故事。 ...

  • 读书人,故事

    废墟之中的图书馆, 渴求历史的人从烟雾中走来。 他们拿出昂贵的丝绸手绢, 轻轻掸去那些有故事的尘埃, 不磨灭只是让...

  • 两个与槐树有关的故事

    两个与槐树有关的故事 “门前有槐,升官发财。”这个民间谚语背后还有这么一个神奇的故事。说的是在唐代有一读书人叫作李...

  • 读书变现技能养成记(二)——如何把读书升级成专业吸金技能

    先要对职业读书人的背景有两个认识: 1、职业读书人得益于现代的信息爆炸,更侧重于筛选。所以职业读书人能产生拆选价值...

  • 诗10

    任性的故事 滚。 滚出多远也还在他的掌心 读书人不是应该讲道理的么 读书人居然可以不讲道理 读书人原来根本不讲道理...

  • 读书无用

    先来定义一下什么是读书人。我认为从广义上说,读书人要满足下面两个特征中的一个,或者两个都满足, 1.至少念到本科学...

  • 您身边的读书人多吗

    何为读书人?我想:读书人至少应满足两个条件,其一,一个读书人每天读书的时间应不少于两小时,或者是一有空闲便书不离手...

  • 到了这个年纪,你再也讲不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唐诺,台湾作家,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职业读书人”。著有《尽头》《读者时代》《文字的故事》《阅读的故事》《唐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个读书人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hi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