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冥想、脉轮与内在科学

冥想、脉轮与内在科学

作者: 涵养幸福庄园 | 来源:发表于2020-08-25 12:19 被阅读0次

七脉轮

为什么想要学习冥想?它有什么地方吸引我们?我会在这堂课中尝试回答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心智运作的过程。人类的思绪与杂念,是人与内心之间唯一的障碍。若你们能学会放下,你们就能悟道。

人类心智如何运作?你可以参照以下的这张图表。这张图表说明,眼睛及其它感官,包括鼻子、耳朵、舌头,触觉,所接收到的讯息是如何被处理。我们以眼睛为例,说明如下:

眼睛看到东西后,经由一个类似数位处理器将所接受到的影像转为数位讯息。透过其他感官所接收到的讯号也可做类似的转换。

转换过的讯息被传送到记忆区块,进行再次处理。这是一个筛选的过程,删掉不符合条件的人、事、物,就好像是:这不是动物;这不是植物;这不是石头等等……筛选的过程在记忆区块进行。

筛选过后的讯息,进入理解的过程。在理解过程中,会针对这些讯息一一进行确认,过程就象是:这是一个人,这个人来参加课 程。经由理解,而归纳出结论。以上接收、筛选、确认都是在你有意识并可察觉的情况下进行。

接下来,确认的讯息会进入自我层面来做出决定,你会根据过往的经验,来决定下一步行动为何。如果你以前参加过类似的课程, 象是瑜珈或冥想,觉得尚可接受,或有所帮助,你会决定留下来, 否则你可能想走为上策。

试着了解这整个过程:你看见我,你的眼睛将讯息传送进来,记忆区针对档案进行筛选——"这不是XXX","这不是XXX"…..,再经由理智的确认——"这是XXX"。然后你依据以往的经验,决定是否留下参加课程。

从眼睛接收到讯息,到经由理智作出确认,过程中你保有逻辑和意识,你能充分察觉过程如何进行。但由确认进入自我层面来做出决定的过程并无逻辑可言,决定的因素都是过去的情绪经验, 我们通常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做出自以为理智的情绪性决定。

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我们会在无意识中做出决定,事后才来后悔?

原因在于,在我们无意识的区块中,充满负面的记忆与不安。我们过往的经验,都储存在这个区块,心理学上叫做印痕( engrams )。这些记忆彼此之间并无逻辑关联。在这个无意识的区块中,储存了太多的记忆,这些记忆都会挑起各种的情绪反应,我们因此觉得无法平静,这些情绪经验都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一再影响我们的决策过程。

举例来说,根据你所接收到的讯息,你理智的知道抽烟有害身心健康。但一进入自我层面,你过往抽烟放松愉快的经验却告诉你抽烟无妨,于是你又抽起烟来。在你的意识中,你很清楚知道抽烟有害健康,但在无意识中你却想都没想,就抽起烟来,这样的决定全然出自于本能。

无意识的区块影响至深,而其运作方式可分为三种:

依照本能  ( instinct ) 运作,

依照理智 ( intellect ) 运作,

或是依照直觉( intuition ) 运作。

人若无意间储存了太多的负面思想或焦躁情绪, 就只能依靠本能做出决定,诚如我们以上所见。

如果你只是依本能做出决定,你对大多数的决定都会感到后悔。你心里想:这太不像我了!我怎么会这么做?我当初是怎么想的?而这都是因为你在无意识中依照本能行事,在没有任何逻辑之下,你不知不觉就骤下决定。

举例来说,你曾经跟穿白色洋装的女人有过不愉快经验,之后你每次看到穿白色洋装的女人,过去的记忆涌现,你不自觉的生起气来。你是根据本能而做出反应,但是当你在无意识中累积过多的回忆,且你一直仰赖本能反应,会觉得十分疲倦。

这就好像:计算机的硬盘存有太多高解像度的照片,没有足够的空间运作。同样的道理,你无意中累积了太多过往的思考模式跟记忆,在做决策的时候,变的没有效率,显得肤浅而欠缺逻辑。

第二种方式,你是仰赖理智而做出决策。你意识清醒,所作的决定也合乎逻辑,但是你欠缺热情或是活力,缺乏创意,也不够创新。你不会做出重大决定,也难以成长,就像个可靠的仆人。爱因斯坦曾说:理智只是一个忠实的仆人。你可以毕生谨守本分, 但不会有重大的贡献。

这种决策方式,你跟计算机一样,收集资料,处理过后再传送出去。你在无意识中仍能保持理智,你从接受讯息到确认讯息的时间, 跟你做决策的时间不相上下。你不会因为无意中负荷过重,而焦虑不安,匆促做出决定。你是有意识的情形下而做出合乎逻辑的决定。你能运用理智作出决定,虽然不会觉得疲倦,但缺乏活力。你虽然处于平衡的状态下,但还没有充分运用你的潜力。

第三种决策方式,你运用直觉做决定,你能充分发挥潜力。如果你在无意识间能保持平静跟自觉,不受原先根植蒂固的记忆所影响,你就能用直觉做决定。如果你能不受过去经验影响,在无意识中仍能放空自己,保持喜悦之心,你随时都生气勃勃充满朝气, 而不受过去牵绊,而你内在的能量能充分展现,这时你的智慧达到颠峰状态,因为能量可以增进智慧,你能洞察世情,凭直觉而做出判断。

关于直觉,我们必须要有深入的认识,了解背后的原理,才会清楚真正的涵义。直觉是发自于内心,超乎一般理解的范畴。

直觉到底是什么?

这是我的解释:你突然对某个结论十分肯定,也知道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只是不清楚实际步骤为何。你不知道结论从何而来,但是你很确定自己的决定是对的。这就叫直觉。

在你无前例可寻,手边信息不足时,或是选择太多而无从决定, 就能运用直觉。直觉的作用不仅于此,如果你能一直充分运用直觉,你能全然处于当下,也能以相同的态度面对未来。

如果你了解我所说,你可以花几分钟时间观察一下自己,看过去的经验如何左右你的决定,而造成你极大的负担,你能学会跳脱过去的思考模式,使内在有所提升。

懂得运用直觉,除了能带给你能量,帮助你做决定,更有助于决策的执行。我这么说,人们会问我:"上师,我们怎么会知道自己所作的决定是出于理智,还是直觉?"我的答案是:"很简单, 如果你不确定,表示你的决定是出于理智。如果你出于直觉做出决定,你会自信满满,活力十足,而不会有任何疑惑。"

懂得运用直觉,你的潜力得以释放,你会觉得豁然开朗。你可以研究看看,科学家或是企业执行总裁,如何在专业领域寻求突破, 你会一再发现,他们的成功,来自于能超越既有的思维,而有足够能力或信心做出决定。

你们每个人都有直觉。你们之中有多少人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你心里正想起某人时,电话突然想起,刚好是对方打来的;或是你到了某个地方,觉得似曾相识。

(超过 80%的人举起手来。)

这就是你们不经意的直觉体验,你们意外的进入冥想状态。你们的内心尝试与你对话,可是你却不加理会,以为一切全属巧合。我们完全忽略内心深处的感受。如果 80%的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 这绝非巧合。

这些直觉的体验,清楚显示出你内在的潜力。如果你有所察觉而对自己多所鼓励,你的潜力更能发挥。

有一次,我跟查尔斯˙汤斯博士一同用餐。他因为在雷射领域的研究而获颁诺贝尔物理奖。我问他是怎么做到的,博士的回答十分有趣,他说:"我坐在华盛顿的公园里,突然间有了灵感,得出结论。我马上把结论写下来,却发现问题所在 - 我有了结论, 却不知结论从何得出,我无法向其他人证明。于是我坐下来,一步步导出逻辑所在。"

不只是查尔斯˙汤斯博士如此,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我的灵感全凭直觉,并非由理解得出。"爱因斯坦说的很对:"直觉是种天份,而理智只是种本分。"然而我们所处的社会,只着重理智, 而忽略直觉。

不管相信或接受与否,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直觉。然而,即使聪明如爱因斯坦,也觉得直觉是种天份,因为人不一定能一直保有直觉,直觉何时会有,因何而起,他也一无所知。但是瑜珈修行者一再强调,只要努力,人可长保这份直觉。直觉不一定是种天份,而可经由努力得出,成为生活的常态。

当直觉产生时,你的身、心、灵会融合为一,你会处于颠峰状态, 觉得一切豁然开朗。这样的经验,你可以称之为启示,或是直觉。瑜珈行者一再强调这是种技巧,可经由练习而得出。你一直拥有这份直觉或是这股能量,只要你能调整自己,你可以将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直觉是人内在的一股能量,如果你在无意间散发出这股能量,对你的身心灵都能有疗愈的作用。此外,还能减轻压力,让你从容的做决定。能否从容不迫,与接收的信息无关,而决定于处理信息的方式。相同的信息却有许多不同的处理方式。所谓的直觉, 就是你在处理所得信息而做出决定时,能突破及有思维。藉由一些方法跟技巧,我们能帮助自己运用直觉。

而这些技巧称之为冥想。在东方,我们藉由冥想来提升内在能量, 而我们自己也想一再体验冥想所带来的能量。

如果你有时间,坐下来观察自己……我们总把时间留给别人,却忽略了自己……如果你试着观察自己,你会发现其实你内心想表达些什么,或是还想做些什么,但却苦无机会或是抽不出时间。人对理智如此执着,以为理智能决定一切,然而瑜珈行者却一再证明,有些事情是超乎理智。

在冥想中,我们将学习人的思考运作模式,学习抛开无意中所根植的记忆,并学会不再累积更多的记忆,而能开启内在的潜能, 让我们能由原先仰赖本能或是理智作决定,渐渐培养出直觉,就能像上师一般自在的生活,不再受到限制。

课程中将探讨人所有的情绪,了解人类思考运作的模式,以及情绪从何而来,而人们又是如何受制于自己的情绪。你们会发现, 情绪直接影响身心健康。

脉轮是体内能量聚集中心。人体内一共有七处能量中心。我们所有的不只是实质的形体,还有七种能量体。我先解释前三种。

第一种称之为实体或醒体。藉由实体,人可以移动,交谈以及写字。

第二种称为梦体,是在睡梦中的形体。藉由梦体,人们在梦中能穿梭各地。你们作梦时,不是梦见自己到不同的地方,有些地方是你从没去过。

第三种称为意体,是你在深度睡眠中的形体。意体不会移动。

梦体、意体与实体在七处脉轮相结合。这七处脉轮是人体主要的能量中心。身体还有其它较小的脉轮,但这七处脉轮决定人的身心健康。

这七处脉轮早在吠陀时期(公元前 1500~900 年)就已发现。在一些灵性的诗歌中,常提及这七处脉轮。现代科学已証实在这七处脉轮附近都有腺体,而这七处脉轮供应腺体所需能量。

这七处脉轮是能量聚集的中心,对我们的身、心、灵影响甚远。如果我们能常保脉轮洁净而充满能量,我们就能拥有喜悦而健康的生活。人的身体与理智深植于意识中,其中任何一个脉轮不协调,都会引起身体或心理的疾病。脉轮保持在健康状态,我们在身心方面都会有所转变。

听我说一个小故事:

  一次大战后,有一架飞机弃置在亚洲的一个偏远部落里。部落里的人从没见过飞机。村里一阵骚动,大批村民聚集在飞机旁。村民交头接耳讨论这怪玩意儿到底是什么。

  每个人说法不尽相同。村民最后得出结论:既然这怪玩意儿有轮子,一定是牛车!村子里有新牛车的消息很快传开。村里为新牛车举行庆典,套上了轭,当成牛车使用。

  几个星期后,有个男孩子从城里回来,他在城里上过学。他跳上去,到处查看,检查所有设备及功能,他胡乱转动开关,将操纵杆一一拉起。引擎突然启动,滑行一段距离后,男孩勉强将它停妥。村民见了大吃一惊,男孩见过牵引机,便对村民说,其实那不是牛车,而是牵引机。村里再次举行庆典。飞机又成了牵引机!

  半年后,一个退休军官回到村里。他看见村民把飞机成了牵引机,大吃一惊。军官对村民说明,那不是牵引机,而是飞机,能在天上飞。村民觉得难以置信。他们只看过鸟飞上天。于是军官坐上飞机,飞行一小段距离后着陆。村民惊讶万分。这才见识到飞机真正的用途。

人类就象是设计精巧的仪器,有许多潜能,能够随心所欲,但是我们却不了解自己潜力。因为对自己认识不够,大多数的人受制于情绪,只发挥本能,就象是飞机当成牛车一样。我们习惯借助外在事物,象是房子、车子、工作,以及其它的基本生活所需, 而不思长进,只会运用本能行事,而在不知不觉中负荷过度。

从事艺术,创意,哲学等相关工作的人,不只思考,还须用心体会,能发挥自己部分的能力,就象是牵引机,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诗人作诗所得到的喜悦,超过母亲生育子女;后者的喜悦源于腹中,而前者则是发自内心。这样的人能善用自己的知识。

具有灵性的人,渴望真理,同时也体认到自己有无尽的能量,他能发挥潜力,就像终于飞上天的飞机般。悟道的大师们也是如此, 他们能跳脱本能或是理智的限制,而能善用自己的直觉,而随时充满喜乐。

要如何才发挥潜能,自由自在,就像飞上天的飞机一般?村民跟退休军官之间有何差异?他们面对的都是同一架飞机,没有任何变化。你们觉得呢?

差别在于是否了解自己。

没有错。差异之处在于村民不完全了解飞机的性能,而军官却一清二楚。同一架飞机,操控的技巧有别,它可以是牛车,也可以是牵引机,也能翱翔天际。

同样的道理,脉轮之中藏有许多的潜能,蕴含无尽的能量,如果懂得妥善使用,我们就能随心所欲发挥潜能。对自己所蕴含的潜能一无所知,只能亦步亦趋;如果能学习大师,了解并善用自己的潜能,就能随心所欲。

了解脉轮,我们能察觉自己在无意识中处于何种状态,而能摆脱无形中的负担,内心有所提升。

脉轮属于气场(auric bodies),并不具实体,只有抽象形式。透过克里安摄影技术(Kirlian photography),能够拍出脉轮,证明其存在。已有证据显示,人处于某种负面情绪时,所对应的脉轮会缩成钮扣大小,而同一个人处于正面情绪时,脉轮则大如车轮。由此可见人的情绪对能量的影响。

脉轮中的能量,会因为负面情绪而封闭,而我们却毫无所悉。

人的天性,本就该自由自在,不应有所压抑,蛰伏如昆虫般。想要活的自在,必须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脉轮的收放。

如同那些不了解飞机性能的村民一般,人对自己的天性一无所悉。人们总以为大师之所以能悟道,都是因为天份,所以只敢心存敬畏远观,而不兴思齐之心。只要你有志于提升内在,无论如何都能达成。问题在于人们普遍缺乏自信,如同村民不肯相信飞机真能飞上天,人们不敢相信自己的成就不仅于此。

一则小故事:

  有个小女孩在学弹钢琴。她学得有点吃力。小女孩身旁是位钢琴家,他正在演奏。小女孩认真听了一会儿,终于鼓起勇气问说:"先生,你是不是多了几根手指?"

人们总觉得自己不具天份,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之处, 只是不知道如何善加运用自己的天份。大多数的人,只发挥了极少的潜能,就如同将飞机当成牛车或牵引机使用,不知道自己的潜力不止于此。每个人都有潜力,但是如果不学习如何控制脉轮, 潜力可能永远只能蛰伏。

接下来几天,你们将会学到,每一个脉轮所代表的情绪,哪些情绪会导致脉轮及能量闭锁,如何重启脉轮,使其充满能量。你们从大师身上就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成熟与年纪无关。

我再进一步解释:

我们小时候都很珍爱自己的玩具,是吗?如果有人抢走你的玩具,你会做何反应?一定是大哭大闹,因为你把玩具看的跟性命一样重要。但长大以后,如果有人抢你的玩具,你又会做何反应?你会像小时候一样难过吗?应该不会,因为你不再那么看重你的玩具。人智慧渐长,也愈渐成熟。

虽然人们觉得智慧与成熟度,与实际年龄相关,其实不然,而是跟心智年龄有关。很多研究结果显示,男人平均心理年龄不到十四岁!人随着年龄增长,经历人生种种,犯了大大小小的错误, 而从中获得体验,变的成熟。

这就好比——点蜡烛不小心烫伤了手,知道下次要小心。下一次, 让炉火烫伤,这也上了一课。再有一次,是给菸蒂烫着了,这又是宝贵的一课。烧红的炭,硬是给烫了一下,又学到一个教训。

我们烫伤了无数次,才学会要小心火烛。不过等我们学会,也该是垂垂老矣。这就是生活的体验,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你穷尽毕生的时间,做你人生的功课。

然而,有智慧的人,第一次烫伤时,就知道要小心火烛,而不会花一辈子来学习,由此也可看出人的心智年龄。所以人们说:智慧无关年龄,全看你有多少的长进。

人的一生,大致如下:

大学时期,你觉得能找到工作,就心满意足。找到工作,却不如预期理想,不过你安慰自己说:结了婚,就能拥有美满人生。结婚以后,你期待生小孩,觉得这样的人生才完美。

你不停追逐,觉得一旦满足内心渴望,你就能快乐。直到人生接近尾声,才发现满足渴望,并不能让你快乐,于是你追求心灵成长,开始学习冥想。

这就是人一生的写照,从生活中得到体验。

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懂得运用智慧;在心里有渴望时,已清楚了解到,即使满足内心渴望,也不会带来真正的喜悦,他能看穿真相,知道真正的喜乐是出自内心,而不是向外寻求满足。

要拥有如此的智慧,你不需要有一定年岁,只要能活在当下,这就够了,因为生命自会教导你许多功课,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不能学会活在当下,你只是不停追忆过去或思考未来,你需要花一生的时间来学习。

如果你研究佛陀,以及其他悟道大师的生平,他们都是印度历史上的伟人,都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悟道,所以实际年龄跟心灵成长或是学习无关。所以当人们说:"你的作为与年龄相当。",指的是你的成熟度与心智年龄相符,而不是实际年龄。即使你已经七十岁,你可能只有二十岁的智慧;或是你虽然只有十八岁,却有八十岁的成熟与睿智,所以人不要倚老卖老。

有一则关于巴拉曼达大师的故事:

  某天,巴拉曼达正在冥想。有个信徒前来,献上一条极为珍贵的毯子。巴拉曼达一言不发,安静的观察。几个小时后,有个小偷将这条毯子从巴拉曼达身上取走。巴拉曼达将一切看在眼哩,仍是不发一语。毯子的得与失,对大师而言并没有任何意义。

有另一则关于玛拉西的故事,内容极为相似:

  某日,几个小贼潜入玛拉西的聚会所。小贼将大师洗劫一空,临走前还给了大师一拳。据说大师不但毫无反应,连大气都不喘一口。大师丝毫不为意外所扰。

如果我们懂得观察,就能驾驭自己的思想。反之,我们会受制于自己的想法。如果你能控制自己的思想,你知道何时该跳脱其中, 你就能跟大师一样自在。

接下来我们会学习如何观察自己来控制情绪;学习集中精神,不受外界干扰;学习如何摆脱根深蒂固的记忆,在下意识做决策时不受其干扰,建立新的思考模式。我们也会学习如何运用直觉;学习如何从无意识(unconscious),提升到有意识(conscious),甚至于超意识(super conscious);学习如何提升自己从只会用本能思考,到善用智慧以及直觉,而能引出心中的喜乐!

~结束~

相关文章

  • 冥想、脉轮与内在科学

    为什么想要学习冥想?它有什么地方吸引我们?我会在这堂课中尝试回答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心智运作的过程。人...

  • 成长篇‖如何开始初步的脉轮冥想

    谈到脉轮冥想,想必你已经了解到它的诸多好处,然而,如果你不知道怎样开始脉轮冥想,这些好处都无济于事。 脉轮冥想的练...

  • 冥想

    冥想可以帮助我们: 清理负面情绪和内在堵塞 清理情绪的淤积, 清理身体与精神上的毒素、 疗愈身心、平衡脉轮、 连接...

  • 4月4日禅塔罗日记

    早上抽到单独 我知道我需要看见内在的光芒 早上健身完,累到不行,所以吃完饭,躺在床上听脉轮冥想,听了2个脉轮,觉得...

  • 脉轮的奥秘!

    脉轮的奥秘! 灵性科学:脉轮 视频:七轮的奥秘

  • 第二讲

    甜蜜的脉轮冥想·超越思想的观照·甘露沐浴 甜蜜的脉轮冥想 沿脊椎上升,假想中脉,梵文字母(本尊)中空且振动旋转 昆...

  • 【冥想】脉轮呼吸冥想 .

    脉轮呼吸 | 脉轮呼吸冥想 . 2017-03-12舞动脉轮 这是一种力量强大的冥想练习。当你感觉失衡,或想要和地...

  • 瑜伽的三脉七轮

    1、何为三脉七轮 2、眉心轮冥想 3、清理经络呼吸法 4、七轮图腾绘画曼陀罗 何为三脉七轮 一、三脉,左中右脉 三...

  • 脉轮冥想

  • 【脐轮】脉轮后侧-疗愈知识

    图源:网络 第二脉轮与水有关,可以听水声的冥想 之前写了脐轮前侧: 能量疗愈全书-脐轮/第二脉轮介绍及发展系统[h...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冥想、脉轮与内在科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lw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