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行为是个体心理和环境相互作用结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能改变环境就要改变自己”,目的是适应环境。
怎么改变自己?这涉及两个关系:自己和自己关系,自己和别人关系,换句话说就是认识自己,认识别人。
认识的具体含义,就是识别人的心理状态,先判断再应对。再具体些,就是记住这句话,“我们说什么不重要,怎么说的才重要,知道对谁说的才重要”。
怎么说指向认识自己心理状态,知道对谁说指向认识别人心理状态,这个觉察才是至关重要的!
举个例子。
前几天涂鸦过“打掼蛋”故事,运气好的缘故,一口气打到了A,对手出了一个炸,自己一个顺子炸上去,认为胜券在握,洋洋得意,“我们可是赢了哈”,然后扔出了最后一把牌。
这时候,人家对手发话了,“我们还没说要不要,这样着急和得意可不好”,然后一个六张牌大炸出来了。
打牌输赢无所谓,这句提醒话说的极为中肯,非常汗颜,果然人在轻飘飘时最能暴露本性。
我们平时带情绪脱口而出的话,如果转换为书面语言,大都看似没什么不正常,但是还原到场景中,加上语气和表情,立即给人非常不舒服感受。
察言观色会意,觉察到语言语气,观看到脸色表情,会发现说的内容本身真的不重要,所表达真实意图“不友好”“带情绪”,这才是重要地方。
不讨喜欢的人,不少是“刀子嘴豆腐心”,也许没有恶意,但是嘴臭,说话冲,拉着脸,让人敬而远之,这就是“说什么不重要,怎么说才重要”。
再看一个例子。
下雨天教育小孩子,“别看天上下雨,云彩上面晴空万里”,有人不乐意了,说是胡说八道对孩子说瞎话。
这是科学知识,也有坐飞机亲身体验,但是坚持下去互不相让,怎么办?“云彩下面下着雨,云彩上面雨更大”,主动示弱,因为无知者无畏,争论是无效的。
比如,看到拖拉机拉着轻质砌块,我们知道非常轻,一个人抱一大个很容易,农村人只知道红砖,坚持非常重,怎么办?顺着说。
我们说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对谁说,知道对方处于什么心理状态,如果心理状态不正常或者的确无知,千万别争论,学会示弱不说、顺着说,否则两个疯子争论起来,别人不知道谁更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