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博拉·利维,一个多次入围布克奖的英国女作家,她的剧作曾多次登上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舞台,并且受到多方好评。
她的个人经历给当代女性敲响了警钟。面对社会对女性的高要求,高标准,德博拉·利维也多次对自己提出疑问:“女性到底如何平衡个人追求和家庭生活?”
残酷的现实压力下,她开始审视自己五十岁破裂的婚姻,用激励人心的文字回忆自己的前半生?顺着她的回忆,德博拉·利维也从中慢慢理清了自己作为一名女性,她所要追求的生活意义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图片来源网络2013年,德博拉·利维出版了《我不想知道的事》,创作这本书时,她已经四十多岁了。她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沉重的笔调,文字来源于她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和思想体悟的集合。
十五岁的利维就渴望成为一名作家,年少时的她,总认为作家就应该坐在咖啡馆里,一边喝着苦涩的浓缩咖啡,一边用文字叙述着自己的生活有多么的糟糕。渐渐地,她开始付诸于行动,利用手边的“资源”涂涂写写。
直到遇见波兰演员佐菲亚·卡林斯卡,在她出演的一部戏剧稿子上,卡林斯卡说;“说出来不意味着要说得多大声,而是要感觉自己配得上表达的一种期待。”
于是,《我不想知道的事》这本书践行了这位波兰演员说的话。书中讲述的就是德博拉·利维如何从一个难以开口大声说话的小女孩,逐渐蜕变成为一个可以用文字发声的作家的过程。
图片来源网络五十多岁的德博拉·利维遭遇了大多数人都逃不掉的感情问题,按照大多数人的观念,这样的年纪凑合过着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人和人之间不就是那么回事儿,婚姻至少是被有效保护起来的关系,至于过气的爱情,那是小孩子才向往的把戏,何必将已经磨合得有模有样的日子搅乱了再重新来过呢?
只不过,利维不是“大多数人”,她对自己有清楚的认知,对自己的生活依然充满期待和憧憬,所以,她没有与之“同盟”,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婚。
《生活的代价》里,利维说:“年至半百,我的骨骼应该慢慢失去力量,但我反而变得更加强壮。我精力充沛,因为我别无选择。我必须写作养家,还得干所有的体力活。自由从来都不是免费的,每一个为自由挣扎过的人都应该知道它的代价。”
利维为了换取那颗自由的心,付出了生活的代价,但也正是这个代价,让她没有任何闲工夫去做毫无意义的事情。
图片来源网络她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开始以女性的视角去创作,她把自己带入到每一个角色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揭示了女性在一个家庭中,生产出来的各种拧巴身份和精神状态。
女人用自己的爱和劳动创造了一个家,结果只满足了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的需求。利维发现,自己付出了代价,不仅没有过上称心如意的生活,反而依然在父权制的世界里过得小心翼翼,她不知道还要付出多少,才能换来生活上真正的自由。
于是,她很快创作了第三部作品《自己的房子》。离婚后的德博拉·利维虽然身背生活的重担,但她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面临的现实状况让她来不及多想,拥有一个安身之处才是当务之急。
利维穿梭在各个出租屋之间,力求找到心仪的住所。在寻找的过程中,她突然发现传统居所的房东都是男人,女人只是借用空间的房客。这让她幡然醒悟:女人要拥有一个独立、自由、安全、温暖的生存之地,该是多么的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她在书里这样写道:“我依然相信某一天,待我有所长进时,我会为自己挣得一把钥匙,一把能打开属于我的房子的钥匙,房子坐落在地中海,有忍冬和阳台。”
此时,德博拉·利维坐在自己家的阳台里,阳光像一张温暖的盖毯,轻柔地搭在她和孩子们的肩上,她一边品着浓缩咖啡,一边听孩子们讲述她们的故事。利维握在手中的笔在纸上来回的滑动,清脆的声音在阳台上空盘旋,伴着节奏的文字开始翩翩起舞......
利维把她的人生谱写出一首又一首动听的歌曲。我想,生活给她的代价是多么的丰富:她不仅拥有了自己想要的房子,还为她的孩子们亲自诠释出了女性的强大力量,这是她过去不曾想到会发生的事。
如今,德博拉·利维不再修复过往,因为她明白,重燃新生才是她最需要的。
网友评论